医生想要“阳光收入”为什么这么难?
2017-02-21
309

在美国,收入最高的三种职业是医生、律师、教授。中国的国情虽不同,但在许多国人心目中,医生也是高收入群体,既体面又受人尊重,但常常听见医生抱怨工资低、要求提高待遇,那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医生收入的问题始终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最近又有媒体说要提高医生的“阳光收入”。这对医生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然而,医院的院长们是不是也一样将其当做好消息,并通过实际行动实现这一点让医生们满意,值得探究……

所谓“阳光收入”,按传统意义去理解,应该是指医院和医生正当医疗行为的报酬。医院是市场经济中的一分子,要发工资必须先赚得足够的利润,那么要想多发工资,就得让医院和医生尽可能多地赚利润,然后才可能实现提高收入的目标。而如今医疗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这样的目标要想实现会有很大的难度,医改开展至今,医生的收入问题却还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这是为什么呢?

2017年以来,众所周知的“药品零加成”政策正在大面积铺开,药品15%的纯利润没有了,医院总体收入必然大幅度降低。医院没有了足够的利润,而财政补贴却不增反减,院长们用什么钱来给大家涨工资呢?难道自掏腰包?抑或是向上级哭穷?这显然行不通。

还有一个大的医改措施的影响没有被考虑,那就是分级诊疗政策。如今这个政策已经在很多地方实施,可是对大型公立医院来说,却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益处。大医院病源已经明显受到影响,尽管不少医院开始采用医联体或者其他方法尽可能维持病人数量,但病人减少的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是任何人都阻拦不了的。病人减少了,医疗收入就会减少。医院赚不来钱,连原来的收入水平都难以维持,谁敢奢望会增加收入呢?

当然,有些自作聪明的决策者会替医院和医生想办法:病人来得少了,药品提成没有了,你们不会从治疗、检查等其他方面弥补损失吗?这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纸上谈兵。要知道,看病贵已经被全社会诟病,医改之所以做出多项严格的规定,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患者看病的费用,改善以至于消除现如今医患之间的对立关系。如果医院真要用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应对药品收入减少影响的话,那么结果绝对会适得其反。

目前看来,要增加医生的阳光收入,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医疗收入,通过增加挂号费等方式提高医生的技术价值收入。而增加医疗收入的前提是提高病人的花费,这显然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让医生所谓的“阳光收入”提高,光动嘴皮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早有专家预测,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医生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顺应以上悲观的情绪,已有不少医生在考虑今后的出路,更有民营医院甚至互联网医疗从业者对公立医院之外的医疗行业充满了信心。他们乐观的想法是,既然公立医院不能让医生增加收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加盟他们,从而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事实上也的确很多医生这么做了,但这更是让公立医院雪上加霜。

公立医院的医生走出去兼职,这被称为“多点执业”,也是这几年医改的一大目标。这一政策如果真能实施,有可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不但搞活医疗市场,还能让医生有更满意的收入。但是,以这种途径增加的收入算不算人们眼中的“阳光收入”,就实在是难以保证了。要知道,在传统民营医院和民营资本的经营活动中,似乎最让社会不放心的就是“阳光收入”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让医生有一个真正体面的收入,是一个相当大的系统工程,这里面涉及了很多深层次的东西,而这正是当今在深水区做医改的主要内容,如何让医生赚阳光收入,这不仅是医生和患者的个人问题,还关系到整个医药领域的今后发展以及名声,可以说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而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看,该如何统筹规划,让所有医生群体都能得到稳定而体面的收入,这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环球医学编辑:王英泽)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