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现如今的医生,大多数人会觉得“有点冷漠”。当然医生对此表示很无辜,并表示自己确实在尽心尽力地看病。但医生们请扪心自问:您真的用“心”去走进患者了吗?
小编近日在网络中看到一个讲“同理心”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医生变蘑菇拯救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故事。
这名精神病患者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医生看到这会怎么做呢?
这个故事中的心理医生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也撑了一把伞,蹲在患者旁边。患者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患者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患者就问他:“你不是蘑菇吗,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患者觉得有道理,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患者又问:“咦,你不是蘑菇吗,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患者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患者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这位医生用他的专业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你对患者重复一万遍“你不是蘑菇,你是个正常人”,都无济于事,而只有按患者的思路行事,才能让他们接受治疗。这就是所谓的“同理心”。
说得再专业一点,同理心(英语:Empathy)或称做换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而在医疗领域,医生要做到“同理心”,应该以患者的视角看待他们,真正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读懂患者那些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的意义。继而医生才能在临床医疗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悲剧的发生,撬开医患关系的坚冰。
有时候,同理心的影响看起来比较像是一种神奇力量,而不像是一种生理学效应。当医生的同理心指数较高的时候,病人从感冒复原的速度会比较快,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会比较佳,人们会更紧密地遵循治疗方案,而病人会觉得自己比较有能力处理他们的疾病。具有同理心的医生会反映自己比较健康,所吃到的官司也比较少。
因为,一个具有同理心的人更善于走进对方的世界,能更清晰地洞察别人,也会及时用理性的方法控制事态,使它不至于向更糟的方向发展。医生,请问您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