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回扣的板子都打在医生身上 有点冤!
2017-05-24
370

​近段时间,南京医药圈因“小三反腐”导致600余名药代700医生被“出卖”,震惊医药圈。而据媒体报道,南京公安已经放话,涉嫌行贿受贿的,四个月内自首还有余地,否则便会采取强制措施,一时间可谓是人心惶惶。很多人认为,医生拿回扣一直是医疗圈的一种“顽疾”,与之伴生的药价居高不下更是为老百姓所诟病。但“医药回扣”真的能全怪医生吗?

肚子还没吃饱 跟医生谈选择权是奢望

在医生们接受的医学教育中,没有依靠收药品回扣来获得收入这门课程。甚至,在医生们接受的教育理念中,是明确反对这种行为的。但为什么回到主流的执业环境中,医生们却不得不接受这种现实主义的摧残,把自己变成一个曾经自己厌恶的那一种医生?

有观点认为,医疗被当成商业来操作,更被当做政治的一部分来运营。一方面需要追求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还需要追求更多的民意选票。在这种根源的需求下,没有什么比以药养医更适合当下这种国情了。

因为以药养医,所以可以把诊疗费定到几乎全世界最低的标准,所以才有了最廉价的医疗服务。没有任何一个有尊严的医生,会不厌恶这一种非常流氓和低智商的游戏规则。但基本的前提是,你有更多的选择权才行啊。但肚子还没吃饱,谈选择权是一种奢望,多数医生是没得选的。医生价值没有对应的回报,合法的工资不够体面,甚至入不敷出,灰色收入来凑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医生拿回扣从来就不是新鲜的话题,年年喊打却依旧屡禁不止。

患者都想找技术好而且品德好的好医生。那么,如何让这样的好医生层出不穷?协和袁钟教授曾表示,需要社会正义,即德和利重叠,要让好医生富起来,让他们获得有尊严的收入,让这些珍惜荣誉具有崇高荣誉感的医生接受我们的生命委托。很遗憾,我们的一些医改政策并没体现这种社会正义,让好医生获得有尊严的收入,引导大家争做好医生。更令人痛心的事,盲目地市场化推进,逐步将“让客户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深入医疗各个环节,尤其是诊疗环节。逼医生学会“从牛身上榨油,从人身上榨钱”,甚至“只有牺牲善良才能获得正当权益”。许多医生甚至慢慢明白,要获得较好的收入,不是靠智慧、靠勤奋,而是靠没有底线。在一些医院,靠这样获得收入的人很实惠,令人羡慕,而真正当好医生的只有“潜伏”。

人民网《禁绝药品回扣该下何种“猛药”?》一文曾强调,吃回扣的失德医生固然需要严肃处理,但不能就此让更广大兢兢业业的中国医生成为“背锅侠”——“他们常常不得不背负整个医疗体制长期积累的历史欠账,不光要承受现代医术有限而带来的无力感,还要承受医疗资源稀缺导致的超负荷疲惫,承受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的医药不分、医不如药的失衡感,以及因个别医生失德而职业尊严遭污名化的尴尬。”

药价虚高根在何处?

药价虚高、回扣盛行,这早已不是新鲜事。从1996年到2013年近20年间,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曾32次强制降低药品价格。但药价非但居高不下,还出现了“今天降价,明天停产”的“降价死”现象。反常背后,原因何在?药价虚高和药品回扣究竟有多大关联?

2016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原副巡视员郭剑英在医药价格领域涉腐,通过多种方式干预药价,涉嫌收受贿赂1064万元,涉及58家医药企业。而在举足轻重的发改委价格司,郭剑英并不是首个落马官员。2014年8月24日前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被带走调查。此后不到40天内,接替曹长庆的新司长刘振秋,以及两位副司长周望军、李才华先后被带走。其中,至少3人与医药价格有关。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估算,全国药品的百元销售利润率接近10%,但不同药品间差距极大,高的能达到40%~50%,低的还不到7%,“药品定价高低、利润多少,很多时候全靠价格主管部门领导的一句话”。

“药价虚高的根源既不在医生,也不在医院,更不在医药代表,而在于政府对医药行业的不当管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说。

去年底,央视曝光“医生回扣门”事件,引发诸多关注。其中有个细节值得深思:一名医药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提供的药品价格目录显示,这些用于心脑血管、抗感染等疾病治疗的常用药品,上海市药品中标价一般是市场批发价的5倍左右,最高的超过了10倍。这些药品的价格被定得“畸高”,不就是为多环节“吃回扣”留下伏笔吗?如果药企不贿赂官员,不贿赂医生,那不成了暴利?

“要改变药价虚高的局面,必须彻底改革医疗行业的行政化体制,解放医生资源,让医生在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获取合理收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贺滨认为,无论是取消药品集中招标,推行“两票制”还是普遍提高医生工资,都无法彻底解决药价虚高的难题。

医疗卫生,搞成大家都不满意的状况,没有哪个人是无辜的,不是单单靠牺牲医生一个群体的利益,就能解决的,这是大手术,必须伤筋动骨,进行结构性改革,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

医务人员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社会财富。在医疗体制尚未理顺、医患矛盾还没充分化解的情况下,顶在一线的医生很容易受到社会的误解,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媒体要成为社会理性的沟通桥梁,既要掀行业黑幕,也要让信任复苏。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