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医改的重点、难点。这个问题在各类改革的先行城市深圳也不例外。近日,政协委员开出“药方”,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至2012年底,深圳市非公立医疗机构1937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75.4%,在数量上已大大超过公立医疗机构。尽管如此,非公立医疗机构整体水平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1937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中,只有70家医院(其中仅有一家是三级医院),其余全是门诊部(361家)和诊所(1156家)。
2012年,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占22.3%,接收的住院患者量只占16.7%;卫生技术人员数占31.4%,完成的门诊量仅占23.3%。相比之下,深圳市公立医院53家(其中二级以上公立医院47家,包含三级甲等医院9家),社康中心612家(绝大多数由公立医院举办),承担了全市七成以上的诊疗任务。市属公立医院更是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之下。
药方一:放开医师多点执业 向北京政策看齐
民盟深圳市委会和农工党深圳市委给出的“药方”中,同时提到了放开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医师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通过各种形式聘用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一方面,社会医疗机构急需高年资的医生,另一方面,社会医疗机构因为运营灵活,也可以给医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民盟深圳市委会建议,放开医师多点执业限制,保障公立医院医生休息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多点执业的权利,由医生直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备案,毋需经过所在单位同意。
今年1月20日,北京市卫生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北京市医生多点执业将进一步放开。今后,北京市卫生局不再把“原单位的批准”列入医生多点执业审查条件。另外,在北京市范围内,医师执业地点和数量将不再受限制。有委员表示,“深圳也应该跟上。”
药方二:公益化、公平化而非公办化
实际上,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公立医院用地免费,盖楼、购买设备都由财政出资,且日常运营费用中约有17%来自于财政补贴。而民营医院不但要自己承担25%的所得税,还需自己租赁房屋,投资购置固定资产设备。
对于非营利性的民营医院来说,收费标准又多参照同级别公立医院执行,医院投入大、收费低,维持正常运营都不容易,更不用说快速发展。对此,民盟深圳市委会建议,要突破政府只补贴公立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传统做法,借鉴深圳市教育系统购买非公义务教育学位的政策,参照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补贴标准,购买社会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公共财政的“公益化、公平化”,而不是“公办化”。
农工党深圳市委会提出,要在用地、税收、价格方面,给予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在用地政策上,非营利性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可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很多改革方面都走在全国最前列,医改也不例外。希望在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此次的“药方”得以顺利施行,让非公立医疗机构得以飞跃性的发展,进而为全国各地所借鉴!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