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追求共荣,世界医学何尝不是如此?医学是人类的社会事业,它的社会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之一。对于社会性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属、共奉的那么一种特性。随着社会进化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人类的社会性也将随之再度提升,医学事业也逐步演变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由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卫生大会通过,61个国家代表于1946年7月22日签署,于1948年4月7日生效。原则如下:
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享受最高而能获致之健康标准,为人人基本权利之一。不因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或社会情境各异,而分轩轾。
各民族之健康为获致和平与安全之基本,须赖个人间与国家间之通力合作。
任何国家促进及保护健康之成就,全人类实利赖之。
各国间对于促进卫生与控制疾病,进展程度参差,实为共同之危祸。而以控制传染病程度不一为害尤甚。
儿童之健全发育实属基要。使能于演变不息之整体环境中融洽生活,对儿童之健全发展实为至要。
推广医学、心理学及有关知识之利益与各民族,对于健康之得达完满,实为至要。
一般人士之卫生常识与积极合作,对人民卫生之改进,极为重要。
促进人民卫生为政府之职责;完成此职责,唯有实行适当之卫生与社会措施。
“享受最高而能获致之健康标准”表述十分科学,但其含义其实是不确定的,因为“最高而能”实际上就是“尽可能”,而“尽可能”之中则隐含着“难以可能”甚至“不可能”。道理很简单,不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相对提高健康水平或许真的能够做到,但要达到最高的健康标准其实是很难的。毕竟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而且“最高而能获致之健康标准”须是全人类的共同标准。
且不说温室效应、大气污染这样一些非国度、非地域因素的危害肯定是人类性的,艾滋病、禽流感、毒品、高生活压力等早已成为危害健康的国际性因素。不过,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危害人类数千年的天花已经被根除。这一事实也从正面告诉我们,只有全人类共同行动,才能实现控制和消灭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最终目的。
在国际平台上构建人类医学,以西方医学为主流的现代医学恰好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自1863年2月9日瑞士慈善家杜南首创“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80年改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开始,人类在构建超域平台的医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成果和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成立国际性的医学组织,在世界战略层面谋划人类医疗卫生工作。这方面最典型的成就即国际红十字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国际红十字会是世界最大、最著名的国际医疗慈善机构,因其出色的工作成就而3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于1948年4月7日,是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工作是:领导对卫生至关重要的事项,并在需要联合行动时参加伙伴关系;制定研究议程,促进开发、传播和应用具有价值的知识;制定规范和标准并促进和监测其实施;阐明合乎伦理并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方案;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变革并发展可持续的机构能力;监测卫生情况并评估卫生趋势。
二是制定国际性的医学法规,为人类医疗卫生工作提供最高准则和行为规范。比如:1912年,国际护士会提出倡议,以南丁格尔的生日为国际护士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相继作出决定,每两年颁发一次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作为对各国护士的国际最高荣誉奖。世界医协大会于1948年在充分尊重希波克拉底誓词道德精神的基础上,对《希波克拉底誓言》加以修改后提出了日内瓦协议案,后经正式讨论并发表而形成《日内瓦宣言》,作为普世性的医学职业道德供全世界医务人员共同遵守。类似的国际性医学法规和行为准则还有:1964年世界医学协会联合大会为规范以人体为对象的医学研究道德原则而发表的《赫尔辛基宣言》,1968年世界医学大会旨在于规范器官移植死亡标准的《悉尼宣言》,1975年为规定《关于对拘留犯和囚犯给予折磨、虐待、非人道惩罚时医师的行为准则》而发布的《东京宣言》,1978年继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未来几十年卫生工作主要社会目标之后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
三是构建国际性的运行机制,推动人类医学在统一的理念和策略指导下健康运行。率先以浩然博大的情怀推动科学事业的伟大先驱当属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于1895年作出决定,待自己死后将所有可变卖的财产用于设立科学奖励基金,以奖励为人类科学文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按照诺贝尔的遗愿,科学奖励基金不受国籍、党派、信仰、种族、地域、阶级、派别、年龄、性别等无聊域限的制约,诺贝尔奖励的颁授条件是为人类科学文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者,可见诺贝尔的胸怀就是全人类。根据诺贝尔生前的意愿,科学奖励基金用于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等五个方面,后来于1968年瑞典银行根据诺贝尔设奖的原则精神,增设了一项经济科学奖。诺贝尔奖的设立,对于调动全世界所有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在全人类的平台上构建医学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诺贝尔精神的感召下,各种国际性的医学机构、医学战略、医学具体措施纷纷涌现。可以预料,随着人类社会进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人类医学将愈加成为凝聚全球化效应的重要因素,未来社会的人类医学,必然是建立在国际化一体平台上的大同医学。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