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医学科普的书籍和公众号越来越多,旨在满足国民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现在医学科普很火热,那以前呢?其实,在这件事上,前人可能甩现在好几条街呢!
早在清光绪二十九年,杭州广济医院就编著了《俟医浅说》,由上海美华书馆印刷。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TILL THE DOCTOR COMES》,内容翔实,教育大众怎样在医生到来之前处置各类病症,如伤风、霍乱吐泻、疝气、呃逆、哮喘、心脉停止、春瘟症、小肠坏、温热伤寒、亚西亚霍乱吐泻、小儿眼痛、小儿腹痛、小儿肚结、趾甲内陷、甲疽、腿上生疮等。书末附中西病症译名。
宣统二年,上海派克路医学书局出版了日本医学家田村化三郎的《身之肥瘦法》一书,很受欢迎。民国三年,又再版。这本书既介绍“肥”法,也介绍“瘦”法。在物质贫乏、营养不良甚众的一百年前,增肥与减肥的社会需求并存。作者经过大样本量统计,当时超过70%的人想胖一些。即便如此,此书还是很客观地阐述了肥胖的危害,明确指出肥胖易导致脑卒中和心脏病,并系统地阐述了各种“瘦身之法”。而其中很多瘦身方法,今日看来,亦是非常科学且富有哲理。
光绪三十三年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的《初等小学生理卫生教科书》是专门给受初等教育的孩童看的书。恐怕现在的小学也教不了这么深奥的内容。可见清末的正统教育对国民健康素养的培育是相当重视且全面的。
民国期间,很多医疗、社会机构以及德高望重的医生都公开向社会发布健康科普的广告、刊物,以救时疾或作专业普及。
1909年,长沙城内暴发白喉。当时雅礼医院的胡美院长制作了科普宣传的“白喉广告”,用通俗简洁的语言教育民众、防控疫病。
1928年协和主办了《协医通俗月刊》。
1936年7月1日,南京四牌楼卫生分所主办出版了《健康之路》创刊号。杂志的第一篇文章就请到了当时大名鼎鼎的戚寿南教授,撰写的内容是防治夏季常见消化道传染病。
1948年,《时兆》月刊杂志出版“防痨专辑”。《时兆》月刊是民国时期的综合性杂志。可见,医学科普在当时被视为是包括媒体在内为主体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
医学科普也具有艺术性。1933年,上海的《康健杂志》的封面设计非常前卫、漂亮。1944年,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出版了大开本科普书《怎样养娃》。可见当年八路军在医学科普方面的艺术造诣也很高,书本如同年画一般,语言通俗易懂,内容非常科学。其中一页写道:生下娃的婆姨,不要光喝米汤,要多吃些营养的东西来下奶,如:猪肉、猪肝、青菜、鸡蛋等,多喝肉汤和菜汤。娃娃的头上要罩上一块纱布,防苍蝇。
1944年,四川华西协和大学公共卫生系编写了科普书《母与子》。在这本书的最后,他们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婴儿健康记录”的空页,让读者边读书、边记录孩子的成长。
医学科普贵在坚持。1943年,陪都重庆出版了一本医学科普小册子《健康必携》。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全书是用简陋的土纸印制。即使是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还是有人在坚持做医学科普。
1948年8月由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内科学家过晋源等创刊于上海的《大众医学》正是“坚持”的典范。自创刊以来,《大众医学》始终秉持“忠实于医学,造福于大众”的宗旨,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输送着健康知识的营养。《大众医学》见证着我国医学蓬勃发展的伟大历程,加强了患者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知晓度,点燃了医生群体对普及健康知识的热情。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