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人体冷冻患者将送往近地轨道保存
2017-09-01
416

继我国首例人体冷冻技术之后,俄罗斯在人体冷冻技术上的大胆举动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据俄新社8月22日报道,俄罗斯某太空技术集团与俄罗斯某人体冷冻公司计划将冷冻人体、动物以及基因样本送到太空进行长期深低温保存。

消息指出,两家俄罗斯公司8月10日签署了有关协议,双方还计划在协议框架下在近地轨道开展人体冷冻术和人工休眠领域的研究。消息还称“将接受人体冷冻者发往太空并在近地轨道对其进行深低温保存的技术,是俄罗斯科学家的创新,这在当前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不得不承认科学家的脑洞并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据悉,2017年8月21日起开始接受把人体冷冻患者发往近地轨道的申请。对于相关的费用问题,在近地轨道保存冷冻大脑的起步价预计为25万美元,但目前并未确定将冷冻人体发往轨道保存的价格。

据了解,装载工具为携带冷冻胶囊的纳米卫星。此设备将可抵抗温度大幅波动,并具备抗宇宙辐射的涂层。消息称:用于装载人体冷冻患者大脑或身体的纳米卫星和小型卫星将成为下一代宇宙飞船冷冻救生舱的原型。

携带冷冻胶囊的纳米卫星将由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入轨,既可以与其它有效载荷“拼装”发射,也可单独发射。单独发射的筹备时间约为2年。客户可以自行选择轨道。

今年3月,俄罗斯某人体冷冻公司总经理瓦列里娅·普赖特表示,能用于深空飞行的人体冷冻技术可于2032年前面世。她说,美国从2005年起就在积极开展该领域的实验,美科学家近期已成功复原了冷冻保存的兔脑。

那么人体冷冻可行吗?大多数人对此的看法就是“天方夜谭”,那如果真的可以复活,人岂不是万寿无疆了!那它到底是不是伪科学呢?对此相关领域的部分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赵磊和李俊铎,他们一个是IT人,一个是航天工程师。他们支持人体冷冻,说话斩钉截铁:“我们可以说,现在选择人体冷冻就是对。”

“我确实不能判断将来这个人能不能复活。但‘火化’是假设了一个‘已知’,认定他未来永远不能复活。但这个假设万一错了呢?”赵磊说,为什么不给那些“可能”留一点希望?

冷冻机构会用防冻剂来置换人体内的血液和水分,防止温度下降过程中产生冰晶。“冷冻”其实是“玻璃化”。采用现代玻璃化溶液保存的脑组织几乎没有冷冻损伤。”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脑部结构可以完整保存。赵磊说,如果记忆和意识是基于某种信息结构而存在的,只要这种信息结构还在,记忆和意识就不会消失。他用他熟悉的计算机打比方:人是一台电脑,记忆就是硬盘里的信息。硬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坏掉,但数据还在。“你会因为硬盘坏了,就把电脑给砸了吗?”赵磊支持死亡的信息论。他认为,只要记忆和意识还在,这个人就不算“死”了。

魏晓曦,2014年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毕业,在美国创立了一家公司。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国际低温生物学与生物资源大会上,她作为特邀嘉宾作了关于抗冻保护剂的开幕主题演讲。

作为科研人员,她习惯用数据来证明观点:离体心脏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存活4—7小时,肾脏存活时间可以突破16小时。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我们对死亡的定义会越来越接近‘生物死亡’。所以,现在的人体冷冻并非冷冻真正意义上的‘死者’。”魏晓曦强调,低温有效降低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延续生命有“坚不可摧”的科学基础。在实践上,科学家也已成功冷冻并复活一些分散的细胞。“所以人体冷冻不是伪科学,它从理论上经得起推敲。”

她清楚科研没有捷径,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研究,需要更多智慧,也需要社会的宽容。“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大家不妨以更包容的心态,看看发展的可能性吧。”魏晓曦说。

就像魏晓曦说的那样,我们何不以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项新事物呢?或许不知道哪一天奇迹就发生了。俄罗斯这次的人体冷冻太空之举更是为这项技术注入了新力量,对于不可预测的未来,一切就有可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环球医学编辑:王立群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