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国首例人体全身冷冻手术在山东完成”的消息被媒体大肆报道。49岁的肺癌患者展文莲目前正沉睡在容积2000升的液氮罐内。那是零下196℃的极低温,时间的流逝,几乎不会再在她身体上留下任何痕迹。但其最终能否“死而复生”,没有人能说得清。
2017年5月8日凌晨4时1分,展文莲的呼吸和心跳停止,主治医生宣布病人已经死亡。但她还要再经历一场手术。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专家行动起来。经过一系列的医学手段,55个小时之后,她的身体被放进了零下196℃的液氮罐内,等待“死而复生”的那一天。
展文莲是在我国本土实施的第一例人体全身冷冻者,在她之前,截至去年底,全球已经有300多位被医学上判定为死亡的人保存在零下196℃的液氮罐中。最早的一位践行者整整追溯到50年前。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令人遗憾的是,尚未有一位冷冻者获得复苏。
复苏迟迟未至,也无人可以设定时间表。这不仅要考验技术是否将冷冻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小,还基于此前冷冻降温的过程中对机体的伤害程度之上。
据悉,为展文莲进行人体冷冻操作的这家企业还在进行脐带血存储、细胞低温存储、器官低温存储等的研究和应用。
针对“人体冷冻”,很多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质疑,网友们表示,人体冷冻的费用肯定不菲,而且未来是否能够实现“复活”还是一个未知数。同时,网友们还表示,一旦真的能够“复活”,可能还会出现伦理以及和未来的时代格格不入的情况。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静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能成功实施低温保存的只有相对简单的生物学对象,连人体器官的低温冻存都非常困难,遑论人体。
但在山东省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负责人贾森看来,冷冻人体是低温生物学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细胞能冻,下一步就是组织器官,再下一步,就是人体。贾森强调,“人体冷冻”只是一种通俗化表达,更为科学的表述,应该是“人体低温保存”。
齐鲁医院舒适医疗综合病房主任类维富认为,“冷冻”并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相反,它是与死亡的抗争。捐献遗体,对这个拥有几十年从业经历的医生来说,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先不提复活的事情。你把人冷冻起来,就相当于在家里放了一个医药‘灭火器’。”类维富想着,冻下来的遗体是有用的,它是一种生物医药资源,能在必要时为家人所用。“把遗体捐出来,也是为家庭作贡献。”
而在法律层面,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主任陈灏律师表示,人体低温保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人体低温保存尚未有明确具体的禁止性规定,也就是对此类新生事物的态度在法律层面上尚不明确,而且这种保存方式后期如何处理,人体寄存方和保管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如何确定,也没有具体的专门的法律规定,需要双方在现有法律规范框架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协商和约定。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