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信息孤岛 电子病历实现共享不容易
2017-11-08
526

电子病历备受医院和医生青睐,其优势毋庸置疑。但是随着医疗制度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完善,电子病历也凸显出了许多问题,以至于不能满足当代医疗的一些需求。

据了解,目前,不少医院电子病历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患者在某个医院就诊,也做了一些基本检查,但想去另一家医院再看病时,往往被要求在本院再次检查。这样的重复检查增加了患者的麻烦,增加了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医院相关工作的进行。

针对相关现状,多重声音呼吁,各医院应该做到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患者诊断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推动诊疗。那么电子病历是否打破了信息孤岛?各医院电子病历是否做到互联互通?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电子病历为病患服务?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推进病历互通,实现患者就诊的化验、影像、诊断等信息共享,是一件方便百姓的大实事。但是,理想虽然丰满,现实却不容乐观。据知,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可以进行信息共享。那原因又是什么呢?

对此,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称,第一,医生对于电子健康记录共享需求缺乏刚性,在没看到别的医院信息情况下也能给病人诊断;第二,医院缺乏推进动力,信息可以共享,但未必能共用,因为这与经济挂钩;第三,不仅政策上缺乏制度设计,建设方面也缺乏机制突破。

就以北京为例,为了方便老百姓,2011年北京推行“医联码”,患者到北京所有三级医院只用一张就诊卡即可。但由于医院间信息尚未互联互通,所以该项目推进缓慢,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2012年,北京市卫生局、市医院管理局与北京银行又联合推出“京医通”,使患者可以在手机端完成在线挂号、交费功能,省去线下排队麻烦。之后“京医通”也相继落地;2015年,北京市卫计委又推出“北京通”居民健康卡,以实现看病真正“一卡通”,未来,“京医通”很有可能和“北京通”合并集成在一起。

由此可见,不论政府哪个部门推行哪种卡,各个医院都需要改变系统独立的现状,在上层建设统一的数字交换系统。尽管有政策需求和要求,但电子健康记录共享与调阅还是存在着较多局限,不仅是技术部门。只有管理部门尤其是费用支付方共同推动,工作才可能实现大突破。

对于电子病历未能完全实现互联互通,除了琚文胜主任提出的三点外,电子病历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电子病历监管存在管理漏洞,很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泄露。

在当今这个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病人的隐私,不可能绝缘于大数据时代之外。所以要实现电子病历的互通互联,首先得使电子病历自身足够的完善。所以要想防止信息被泄露及滥用,关键是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并且有可靠的补救措施,也就是健全医院、卫生系统对于病患病历、信息的保护机制。另外,应用软件在研发之初,就要将患者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作为首要技术要素进行设计。

所以面对现实的重重挑战,想要真正实现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路要走。

(环球医学编辑:王立群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