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去不同的医院看病必须携带纸质病例。如果一旦忘记,或者是跑回家再重新拿一趟,或者是在医院重新做一次化验检查。这不仅耗费了老百姓更多花费,更容易激起医患矛盾,导致“看病难”的问题。令人开心的是,北京市将在30家试点医院全部实现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调阅,再也不用为没拿病例而无法看病发愁啦!
近日,北京市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北京地区30家试点医院电子病历共享调阅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将在30家试点医院全部实现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调阅。先期试点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并计划在今年实现30家以上医院和8个区县的互联互通。
这将意味着,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化验、检验,不用带着纸质版病历在不同医院间奔波。获得患者授权后,通过医生的电脑就可调阅患者在外院的电子病历,免去了繁琐的检查,尽快开始治疗。但是,电子病历共享信息在时间上也是有局限的,仅提供最近3个月内患者就诊相关信息。
电子病历自开展以来,备受医生与患者的青睐。患者的病情不再需要医生手写,医生只需要根据患者的口述,将信息录入电脑模板。这不但解放了医生的双手,还让医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投身到与患者的交流中。对着瞬间打印出的病历,患者也不用再为看不懂手写的“天书”而犯愁。
尽管电子病历如此受欢迎,但是,专家表示,想共享,很难。例如:电子病历在美国的使用已经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但仍被相关机构指责系统并不健全。问题集中表现为:医院电子病历缺乏整合、无提示预警功能、系统缺乏互相操作性等。
电子病例共享面对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隐私泄露。据北京市卫计委介绍,在病历共享调阅中不会忽视患者隐私,将通过医生、患者两重授权,同时由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以及医院网络安全来保护患者隐私。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患者授权的方式,包括通过纸质患者授权协议书,或患者电子手写书等。但是,隐私泄露有时还是不可避免,而这也是患者所担忧的。一旦信息泄露引起纠纷,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曾有过上千名孕产妇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的事件,这些信息甚至详细到产妇孕周及预产期、居住地址、电话号码等。尽管警方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拘了两名嫌疑人,但公众对自己的信息泄露,特别是病患信息的泄露,还是非常担忧。
而且,基于我国目前的情况,并不是所有医院都愿意进行信息共享。对此,北京市卫计委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称,首先,医生对于电子健康记录共享需求缺乏刚性,在没看到别的医院信息情况下也能给病人诊断;其次,医院缺乏推进动力,信息可以共享,但未必能共用,因为这与经济挂钩;另外,不仅政策上缺乏制度设计,建设方面也缺乏机制突破。同时,还有些医院存在利益保护主义,不愿意将自己的诊疗信息和结果分享于其他医院,也不信任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
在小编看来,如果因为害怕患者隐私泄露,就消极地关上“电子病历”互联共享的大门,显然是不可取的。打通电子病历实现互联共享的“肠梗阻”,关键是要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用最可靠的措施,健全医院对于病患病历、个人信息的保护机制,并出台不同医院之间检查结果互认的范围和标准,这样才能在明确医疗责任、提升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发挥作用。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