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只搞科研 还是只注重临床?
2017-12-26
308

对中国广大医生而言,如何对待临床与科研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当前国内的很多医院强调,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科研工作。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中国医生专注于临床,无意或无暇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同样,从事基础或应用研究的医务相关工作者,又基本完全与临床工作相脱离。那对于医生而言,两者是不是真的是矛盾的,真的不能兼得呢?

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曹雪涛表示,科研和临床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并且,曹雪涛表示,从医院的诊疗服务和医疗质量来看,科研和临床是分不开的,医疗水平高和科研能力强是相一致的。

众所周知,一所医院肩负着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多重任务,而研究型医院的构建,是实现医院目标、提升医院水平的关键。一个学习研究型医院,无疑是未来医院发展的标杆,也是近期各大医院努力追求的目标。一个学习型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能够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员工,这些员工又会为新成员树立榜样,使得团队处于不可模仿的地位。然而,只学习,不实施科学研究,一个医院也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科研是提高诊疗水平、提升医生素养的基石,是医院基业长青的希望。

对于医生来讲,也是如此。曹雪涛还表示,如果没有科研思维,医生凭借高超的临床救治能力可成为匠才,但很难成为大师之将,更难成为具有领军能力的帅才。

实际上,临床与科研本来就是一体的。割裂二者、走向两个极端必然会产生“畸形”的医务人员。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提高。临床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科研是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科研成果要在临床实践中检验。目标-实践-总结-提高都不能缺少。因此,只有做到临床中有科研,科研中解决临床才能促进一个医师不断的进步,不断地提高。

但实际上道理医生们都明白,但面对每天看不完的病人,不少医生朋友还是觉得难以平衡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那怎样做到临床和科研两不误呢?对此,曹雪涛认为,应该首先转换人们对医学研究的认识。

能力有强有弱,不可能要求每个医生,特别是不同专业类型的医生都完成相同的科研任务。而且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有很多方向,实验室基础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临床药物研究、临床观察研究、队列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疗法的效果观察、疗效区别研究等,甚至一些不明现象、新发病例,门诊大量病例的分析,和社区合作的人群干预实验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此外,曹雪涛还指出,精准医学、新型医学技术、生物学工程、辅助器械、手术机器人和护理自动化体系的使用等方面,在我国很多都是空白,临床医生可以基于此寻找医学生长处,融入大潮流。

并且曹雪涛指出,“科研成果转化要有实施的力度,现在太多成果写篇论文就结束了。但在临床实践中把现有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转化为救治病人的能力的潜力仍然有待发掘。”

科研是个漫长的过程,临床医生要放平心态,不能太注重结果,强调在过程中学习和领悟,以提高临床水平为主要目的,不能奢望短时间炮制出高质量文章。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很看重职称晋升,却不想花精力搞科研,就让别人代写一些质量不高的文章来满足职称晋升。对于这种做法我们还是不太提倡的,毕竟临床医生不亲身参与的话,就无法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任何东西,对临床工作毫无帮助。

虽然我们在倡导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科研,但并不代表那些“放弃科研”的医生就是不尽职尽责!总之,我们提倡医生做科研,但不把科研能力与医生好坏划等号。科研非一朝一夕之事,踏踏实实、量力而行就好!

(环球医学编辑:王立群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