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齐齐哈尔发生的19岁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用钝器打死医生的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国内著名血管外科医生张强发布了题为《医疗暴力,伤了谁?》的文章,呼吁正视医疗暴力,从根源解决医生被残害的问题。
以下是《医疗暴力,伤了谁?》全文:
重视医生和护士的安全执业,获益的不仅仅是患者,还有国家和政府。自由执业以来,一直觉得时间不够用。奔波于京沪两地,两个团队,压力重大。
照理说,我已经无暇顾及除学科建设以外的事情。而且,医疗暴力似乎离我也很远。
但是,最近几起杀医辱医事件,使我不得不再次强调对医疗暴力的看法。
为什么要呼吁医疗“暴力零容忍”?
暴力行为和冲突,在每个社会都存在。但是,发生在医疗场合的暴力,危害有其特殊性:
(1)伤害的不仅是医务人员,有可能危及其他患者的生命。如上海曙光医院发生的打砸监护室事件,一旦在场危重病人受到刺激,一旦监护失去功能,一旦维持生命的管线被扯脱,后果就不堪设想。
某种意义来讲,在医疗场所实施暴力,性质与故意杀人无异。
(2)医护人员在受到暴力袭击后,心理状态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甚至会产生厌烦患者、过度保护、消极怠工、放弃行医等行为。最后的受害者,还是患者。08年我在东方医院时的一名年轻医生曾经受到无端的围攻和威胁。当时我脱了白大褂震慑了那群人,保护了这位年轻人。
如果这位年轻人当时没有得到保护而被群殴,很难相信他还会有今天对医学的热爱和优秀。
(3)医务人员有安全感地执业,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医疗是民生问题,是国家的稳定问题。
因此,对医院发生的暴力持何种态度,是政治问题。
防止暴力,医院能做什么?
中国的绝大部分医生,没有自由执业权。公立医院掌握了几乎所有的资源,包括医生。别说在社会,即便在自己执业的医院,医生话语权之弱,超出常人想象。即便是教授主任,看似外面风光,业内威风,但是在暴力面前几近无能。
让医护自己面对暴力,自寻自保,非常残酷。
很多医生遭受袭击的视频上,常常是医生孤身被殴,同事怯懦不敢相助,保安不见踪影。医患冲突给医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普遍存在。去年一位女医生的跳楼逃避冲突,就是典型。
国际化的私立医院,医生很少会被医疗暴力所困扰:(1)只要有人语言上有攻击性,只要调门拉高,医护人员就可以发出黄色警告,相关人员就可以马上到场,第一时间把医生和冲突方进行隔离。(2)对于有暴力冲突征象的患者,医生有权拒绝提供医疗服务。医院会安排保护医生并提供另外医生。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医院将把冲突者列入黑名单,有权拒绝提供出急症外的医疗服务。
在欧美国家,如果没有完善的安全保护体系,医院是没有运营资格的。
我国的三甲医院,关起门来标榜管理如何“先进”,纯属自娱自乐。拿到国际上,仅此一项,连“落后”都够不上。
一个连员工保护措施几乎是零的医院管理者,没有资格谈管理。
有医院领导怪护士没有及时打电话报警,就是扯淡!你让护士面对已经有暴力行为的人面前公开拨电话,无异火上添油,自送火坑。
在每个护士台,每个医生办公室,安装一个隐蔽的小小报警按钮,成本也就是某些人的几顿饭而已。然而做起来,比登天还难。因为在某些人眼里,医护的权益,远不及几顿饭重要。
防止暴力,医生能做什么?
绝大多数的医疗暴力行为,不会没有征兆和原委。
在保护医生机制的建立同时,首先是给予患者以足够的就诊尊严。
门诊,患者和医生有30分钟的沟通时间,有利于信任的建立,当然也有利于发现早期的冲突风险。
别提医院患者太多!
有多少患者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就可以解决?有多少患者在低效率地来回奔波?
如果实行分级转诊,如果脱离政府庇护,如果开放自由竞争,情况又会如何?
除了充分的沟通,医生还必须懂得“Why to do”比“How to do”更为重要。当然,尊重自己的独立思考,比头衔和职位更重要。
因此,推动和呼吁医院建立安全保护机制,是每个医生的重要义务和职责。
防止暴力,政府能做什么?
改变以药养医的体制,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推进分级转诊制度,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以药养医的制度,使得诊疗行为走形扭曲,极易损害医疗系统的信用。而信任缺乏的情况下,医疗暴力最容易产生。
比此更严重的后果:是医生群体对以药养医产生精神依赖,缺乏自身变革能力。
我可以断定,将来的医疗改革将为此付出成倍的代价。
防止暴力,患者能做什么?
选择医生,而不是医院。
尽管选择好医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有选择”比“没有选择”要强。
在出现医疗纠纷时,采用暴力手段有时对患者自身也是二次伤害。暴力行为更严重的后果是给自己的后代传递了一个不正确信息:暴力能就解决一切。施暴者最终会伤自己。
当然,在投诉和解决纠纷的通道不正常或缺乏的情况下,一切都是说易行难。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选择自己信任的好医生。
结语
防止医疗暴力,仅仅停留在愤怒、流泪、同情、谴责、声讨,是无济于事的。
纵然未来的医改,也许可以大大改善目前的状况。但从目前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看来,暴力伤医事件只会愈演愈烈。
目前最简单、有效的做法是:(1)在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场所,安装黄色警报按钮。(2)把安全保障体系作为医院的审批和考核标准。
重视医生和护士的安全执业,获益的不仅仅是患者,还有国家和政府。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