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好心帮忙,患者反而不领情。医生觉得自己在治病时已经给患者很大的关照,患者却觉得医生故意为难自己。别担心,这些都是因为医患双方没有沟通好。那么,如何才能与患者更好的沟通呢?以下这个案例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
不挂号能看病吗?
某日,医院人头攒动,赵主任在诊室内接诊患者。诊室内外都是候诊的患者,赵主任非常繁忙。正在这时,一位母亲抱着小孩推门走进诊室:“赵主任,您还记得俺吗?俺家孩子一直是您给看的,上周的检查,今天结果出来了,您给看看。”赵主任一抬头,看着眼熟,“好,门口等着吧。”“谢谢您”。
母亲抱着患儿在诊室外等待。一小时后,医生都没有喊她。孩子在怀里哇哇大叫,她坐不住了,起身推开诊室的门。屋里满是患者,她问:“主任,啥时给我们看啊?”赵主任头都没抬地回了一句:“门口再等会儿。”
患儿的母亲只好继续在诊室门口等候。滴答滴答,一小时后,她又去问,得到的回复仍是继续等待。
眼看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这位母亲再也按耐不住了,冲进诊室,大声对医生喊:“你倒是给我们看病啊!有完没完了?要等到啥时候?”
依然被患者包围的赵主任解释:“您没挂号,所以得等我把今天挂完号的病人都看完了,才能给您看。”这位母亲由于长时间的等待,异常暴躁,没好气地说:“我说不挂号了吗?我们有钱,你又没让我们挂号,也没说最后给我们看,谁让你不说清楚,现在就得给我们看。”
赵主任心想:“我没让你挂号就答应给你看病,你不领情还大吵大闹,太不讲理了,我还不给你看了。”就自顾自地给其他人看病,任凭这位母亲如何叫嚷,再也不理她了。患儿母亲愤怒了,大喊:“你这是什么态度,我告你去!”
结果,一场医患矛盾由此产生。
上述案例中,医生觉得没收患者挂号费就给患者看病已经是相当“仁慈”了,患者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患者觉得医生可以告诉她看病需要去挂号,而不是一声不吭地就让自己一直等。
在日常医疗中,为避免医患矛盾,医生可以把自己的善意表达清楚,让患者等待时,要交代清楚具体等待时间,减少患者的焦虑。任何情况下不要激化矛盾。不要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任何情况下不要违反诊疗常规。
其次,在医疗活动中,做好患者教育目标也很重要。患者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医患之间的主动沟通与交流,改善患者对于自身健康状况、治疗方式选择以及治疗过程的风险、效果的了解和理解。鼓励患者参与到医疗服务的决策之中,增加患者遵从医疗计划的可能性,使患者自我照顾的技能最大化,增强患者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提高和推动患者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参与度,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患者教育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作用不是仅仅告知患者医疗有关信息,或者通过反复强调让患者遵从医嘱,而是医务人员通过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态度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传统上,医务人员所受到的训练是从患者那里获取病史,完成数据采集工作。设想一下,如果把这个过程转化成医患双方各自讲述自己的故事,情况会变得多么不同。当然这种交流需要时间,目前医患比例失调,就医人群加大,医生要想做到这一点,还得获得其他正在等候的患者的理解,在等候中要耐心。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