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二级医院这些年是如何生存的?
2018-02-26
506

2月23日,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春节假期后迎来就诊高峰,一天门诊量达到2万人,医院内患者爆满,不愧为“全球最大的医院”。医院内人山人海,像春运一样,患者为什么不去一些级别稍低的医院,偏偏挤破头也要在三甲医院看病,真的是级别稍低的医院看不了病吗?

“俺妈的心脏有问题,我不想在县里治疗。”正在挂号的张女士说,她是河南省南阳新野县人,和丈夫在上海创业,春节回家听母亲说时常感到胸闷,“过年难得回来一次,就想陪妈妈好好治病,多花些钱也乐意。”

张女士说,根据当地医生的诊断,母亲的病在县城也可以治疗,但考虑到大医院的医生临床经验丰富,母亲年岁又大了,她便想利用自己短暂的假期带母亲到大医院治病,再顺便做个全身检查。就这样,张女士和哥哥一大早,驱车几百公里,载着母亲到了郑州。

患者都来到大医院看病,大医院虹吸现象严重,大病小病都来找医生,医生压力大,小医院没患者,挣不到钱可怎么办?近日,北京市卫计委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医院会有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做好对大医院的定位十分重要,而一些二级医院会面临改制或转型。

三级医院应该干什么?三级医院在医疗体系中本应担任着危急重症、科研教学的角色,但现实却将这些医院逼上梁山,甚至饥不择食,床位数越来越多,手术级别越做越低,甚至被“大型乡镇卫生院”,将基层医疗人才和病源虹吸殆尽。人民群众因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小医院无人看病,医疗资源严重浪费。

原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表示,我国的医疗体系应该是基层(一级医院)、临床医疗(二级医院)、医学中心(三级医院),这样一个倒金字塔型的结构。现在三级医院太多,二级医院不够。所以,做好三级医院定位,将三级医院回归医、教、研、防一体化的医学位置十分重要。一些所谓的三级医院,在科研教学、危急重症方面并无特长,可能会被逐出医学中心的队伍,回归纯粹的临床医疗本质。

随着取消挂号费,改收诊疗费,一些二级医院医生的诊疗费与三级医院相差不多,患者为何不去更好的医院?还有药品下沉,慢性病患者在三级医院诊断治疗后,在社区继续治疗就可以,谁还会去夹在中间的二级医院?上海市某二甲医院一位院长曾直言:分级诊疗将二甲医院推向死路。

据了解,这几年在夹缝中生存的二甲医院,莫不是卖给了上市公司,就是与社会资本联手。随着国家对康复医学的重视,一些二甲医院也成功转型为康复医院。以上海市杨浦区老年医院为例,以前是一家综合性二级医院,后因经营苦难,从而转型康复医院,如今已经成功更名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其康复特色在康复资源稀缺的上海越来越抢手。据方来英透露,2016年北京市也有6家二级医院转向了康复医院。由此可见,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大中城市一批二级医院转型康复医院已经是大势所趋。

  

另外,众所周知,在2015年中国社会办医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公立医院,但医疗市场份额的90%左右还在公立医院手中,无论是床位数、诊疗人数还是医生数量,公立医院都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但是有业内人士表示,社会办医占据中国医疗市场半壁江山是迟早的事,而且正在加速到来。

在国家解放医生、鼓励医生兼职创业后,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甚至医生办医已不再是新鲜事。很多三级医院科主任级别的医生正在合伙创办医生集团,并积极筹备建设医院、连锁诊所等。

  

当医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批医生集团及医生办的医院或将席卷医疗界,其势能非传统社会办医力量所能比。别说对莆田系,对于大量公立医院都将造成不小的冲击!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