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出台 工作还敢不认真吗?
2018-02-28
366

去年,国家卫计委一句“全国已有5亿人有家庭医生”招来网友的纷纷吐槽,“5亿人有家庭医生,宝宝很懵,难道最近脱离了地球?”后来,官方做出了回应,5亿人有家庭医生是事实,是一层一层统计上来的。可见,有些家庭医生只签约,拉人头,并不干活。

近日,深圳市发布了《家庭医生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3月1日起实施。《规范》的实施,将使深圳各区的家庭医生服务在经历了各自摸索的阶段后,首次实现全市标准化,并让家庭医生服务的财政补助、绩效考核有了明确依据。这是我国首个地方性的家庭医生服务标准,某些家庭医生日后再想偷懒打滑就没那么容易了!

截至2017年底,深圳市正常运作的社康中心有610家,已组建了213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规范》对家庭医生的服务进行了规定,家庭医生服务包括基础服务和签约服务。

基础服务:居民签不签约都可以享受的同质化服务。如诊疗服务、转诊服务、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等。

签约服务:居民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后才能获得的服务。如:健康管理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预约服务、签约转诊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和其它服务,比如年度健康体检、家庭健康干预计划等。

除此之外,《规定》还对家庭医生工作做了很多细致和量化的指标。

健康教育服务:重点人群,每年不低于4次;高危高风险人群,不低于2次;其他人群,每年不低于1次。

诊疗服务:有预约的服务对象,家庭医生团队要提供不低于10分钟的服务,服务对象病情有需要的,家庭医生团队应根据其健康状况进行回访,跟进其健康恢复状况。

转诊服务:转诊服务应达到“精准转诊、无缝对接”的要求,落实预约挂号、预约专家号、预约床位等服务。转诊后5天内,家庭医生团队应联系转诊的病人,掌握其健康状况。转诊诊疗结束后,家庭医生团队应对病人的诊疗详情以及健康恢复状况的跟进情况做好记录。

《规范》还对家庭医生的考核标准做了量化,以前多以签约数量为标准,现以服务质量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建立以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社区首诊率、双向转诊到位率、市民健康水平提高情况等为主的科学考评体系。

在深圳,家庭医生服务不是一个医生提供,必须通过团队服务的形式来完成。《规范》对家庭医生团队的组成和资质制定了具体标准。家庭医生服务的团队以“2+X”为组队模式。“2”是必须的基本“标配”:全科医师+社区护理人员;“X”是根据需求的“选配”:包括公共卫生医师、医生助理、专科医师、临床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

《规范》还要求,家庭医生团队中的全科医生要通过家庭医生专项评估,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对象不超过2000人,每个社康中心要配备不少于两组家庭医生团队。

在社康中心,签约居民可以优先预约家庭医生以及疫苗接种等服务,转诊到大医院,也可以优先预约专科号。目前,深圳市卫计委正在建设全市公立医院的统一“号源池”,建成后,全市二三级医院专科号将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方便家庭医生为需要转诊的签约居民优先预约专家号,优先预约床位,优先预约检查。转诊后5天内,家庭医生还会联系病人,跟进其康复状况,实现“精准转诊、无缝对接”。

有了《家庭医生服务规范》规章,家庭医生将有可能不再只是空口说说,希望真正能够落实到实处,惠及大众。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