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疗机构对医生晋升职称考核体系是医疗和科研并重,但实际上已经变成“唯科研、唯论文”论,广受诟病。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自1986年以来的职称制度迎来重大改革!
我国医生职称一般有四个等级,即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职称与医生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挂钩。每晋升一级,医生就必须通过相应的英语考试以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但这对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一线医生来说难度不小。不少医生为了评职称去买论文,也有很多医生为了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资格编文章。因为论文“敲门砖”丢掉本职工作,实在是得不偿失。
而四川省将进一步破除一直以来广为诟病的职称评审“唯文凭、唯资历、唯论文”现象,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标准体系。具体而言,职称评定将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分系列修订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基本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不作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将来的职称评定,将更加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将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不同领域人才评价侧重点各有不同,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四省人社厅相关人士表示,就是要鼓励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实验室、厂房及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导向,专业技术人才评职称将是“凭实绩论英雄”。
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毫无疑问,医生的首要工作是看病。当然,对医生,尤其是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有一定的学术要求也是应该的,关键是度的问题,应平衡看病和学术这两方面的要求,而不应该是“唯科研、唯论文”。临床医生在完成繁重的医疗业务的同时进行学术研究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过度要求他们发表论文容易产生问题。医生的学术发展应该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基于兴趣而不是迫于压力,二是源于临床实践的发现和临床需求而不是为了论文而写论文。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