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走廊医生”备受关注,“过度医疗”的话题又再次被提起。且不论兰越峰所在医院的情况怎样,我国被称为“输液大国”、“抗生素大国”、“心脏支架大国”不无证据。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医患矛盾。过度医疗因何而起,又如何避免?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曾表示,过度医疗在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原因无非两个:一是为钱,二是无知。
核心原因:医疗体制弊端
北京儿童医院的一位专家无奈地说,按照过去医疗的规定,随着病情的康复进程,一般是输液治疗之后改肌肉注射,之后再改为口服,药量要借此一点点减下来,只有完成了这样的治疗顺序,病情才可以稳定,病人才可以出院。但是现在,基本上是拔了输液针头就马上出院了,为什么?“要么是没治疗彻底,要么是根本就没输液的必要,而这两个原因,都和医院的收入有关,因为输液比口服药的利润高,所以可输可不输的都输液了,其次,医院要靠病床周转挣钱,哪有时间让你躺在病床上吃口服药?可不是拔输液针就赶紧出院”。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秋霖说:“‘过度医疗’存在的一个核心因素,是我们的体制,我们现在的医院,虽然名义上是公立的,但它实际上要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作为医院的一分子,医生也就要通过他的服务量来获得他的收入。”
隐性原因:医生“专业惯性”
空鼻症是过度医疗的一个典型案例。患者一般都是因为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或鼻竇炎而做了“鼻甲修除手术”,但是,误以为导致呼吸障碍的鼻甲,被修除掉后鼻腔过度通畅,空气毫无阻拦地进入鼻腔,娇嫩的鼻黏膜直接承受外界刺激,症状为何依旧甚至加重。而这个问题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才被国外医生提出。
国外的研究表明:具有破坏性的鼻甲手术,开展得越多,病人的投诉也就越多。这一点,同样被国内医生们意识到,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等医院的医生,早就在呼吁“对于任何鼻腔疾患,应首先采用规范的保守治疗方式,坚决杜绝任何无限度地扩大鼻腔容积的手术”。
因为当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生出于对专业进步的诉求,天然地去追求新药品和高精尖医疗手段,而忽视了成熟、有效的方法。很多患者去医院看病可能是从胸透,甚至CT开始查起的,但是究竟是误诊还是确诊,需要医生通过多年的扎实功底和临床经验,做出正确的诊断。
“中国式病人”的医学盲区
很多“过度医疗”本身就是在病人自己的要求下实施的。中国的病人无论看什么病,都要挂“专家号”,一遇到感冒就输液,主动要求医生开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把这些对主动要求“过度医疗”的病人心理归结为“赌徒心理”。“他们认为,化疗药都是高级药,都是进口药,只要花得起钱,多做一次就多一分保险!这种心理,不独癌症病人,几乎是‘中国式病人’的普遍特点”。
病人首先认为:“便宜没好货”,这个商品通则被没有医学知识的人们,毫不迟疑地照搬到了医疗中,因为没人告诉他们实情,医生是不会为病人拿主意的,因为拿主意就意味着担风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过度医疗的症结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健全医疗体制,加大对医疗的投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医院管理者、医生、患者和全社会都需为此积极努力。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