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说过:“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而在我国,甚至全球,过度医疗行为都普遍存在。例如:看病时,稀里糊涂做了一堆检查;体检时,被一句“要做手术”吓得心惊肉跳……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教授曾发出呼吁:过度医疗既伤害患者利益,也伤害医生职业尊严,急需整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输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为一旦生病就会想起的治疗方式。不管大病小病总会想到打上一瓶点滴,更有甚者,换季了、高考了也去挂上一瓶。好像“打点滴”在人群中成了一种流行。明明吃药或打针能治好的一点儿小病,还非要用输液去解决,造成这一错误思想观念的原因,会不会与医务人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关?
据统计,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过敏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病例中,85%以上为静脉给药。
关于“过度医疗”,众所周知的莫过于央视新闻曾报道过的“走廊医生兰越峰的故事。”
在2009年5月,当时还是绵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的兰越峰参与了给一位53岁住院病人会诊,而正是这次会诊,让她和医院彻底决裂。医院的某位临床医生给一位下肢不舒服的病人开了手术单:下肢血管手术及安装心脏起搏器。“他的心率是60次以上,又是整齐的,怎么用得着安装心脏起搏器呢。”兰医生说。
医院一开会就是谈指标完成的情况,以指标论英雄。从20万到40万、80万、120万、180万、240万。兰越峰觉得,在这些过度医疗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医院的创收机制,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北大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表示,对冠心病者,国际上放支架和做搭桥手术比例是7:1到8:1,在中国则高达15:1。对此,胡大一认为,心脏支架的滥用已经成为心血管病人最大的隐患,而手术背后是巨大的利润与回扣。如果就医不再是带来健康和幸福,那我们还治病干嘛?这个社会还需要医生吗?
我国目前医疗体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医生的绩效往往与医院的收入相挂钩,想要彻底根除“过度医疗”还是不现实的, 那如何才能够尽力避免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国外先进的一些经验还有专家的看法。
首先,健全法律法规。同样面对过度医疗行为,国外一般使用“侵害人类健康”法条进行惩罚,国内只能使用经济法制裁。胡大一认为,只有尽快完善法规,让过度医疗有真正适用的法律条文,才能发挥实实在在的威慑力。此外,医生的过度诊疗行为要记录在册,形成个人不良记录。
其次,完善医保拒付机制。在美国,如果给一个没有明确指征的病人放支架、做冠脉CT,医保都会拒绝支付。胡大一建议,我国也应改变医保付费机制,要按疾病预后付费,而不按开药、手术等的量来付费。
最后,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有同情心,责任心的医生
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医学并非人们想的那么全能,患者也应多给医生一些理解,让他们少些后顾之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过度医疗行为。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