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仅凭呼吸就能判断出孩子的病情;他,是科室青年医生眼中严厉的儿科主任;他,是小朋友们眼中可亲可爱的“刘爷爷”,他就是威海市立医院儿科主任刘学工。7月18日上午,在4小时内连续接诊51位患儿后,刘学工突发心梗……
18日上午,因为挂号患者太多,刘学工一上午4个小时连续接诊了51位患者,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直至中午12点半,他才去吃了午饭。可就在一瞬间,刘学工突然感觉胸口不适,他努力喝下了一碗粥,心想可能是上午累了,赶紧补充调整一下,下午还得继续看门诊。可就在他准备回科室稍作休息的时候,胸口越来越疼,意识渐渐模糊,刘学工凭本能抓住科室一个医生,说:“我感觉不好,快,给我做个心电图。”结果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这让所有人始料未及,当场就有护士担忧得哭了起来。时间就是生命,护送的医生、护士一路小跑着奔向介入放射科,而躺在担架车上意识已经有些模糊的刘学工却断断续续地安慰大家说:“你们别慌……我躺着不动……没大事。”
12点58分,刘学工被紧急送到介入放射科。造影显示,刘学工的一支血管已经堵塞到99%,血流缓慢。医院的心血管专家当机立断为他做了急诊PCI手术,最终病情转危为安。
经过几天的休养,刘学工术后恢复良好,面色虽略显苍白,但精神状态还好病情也相对稳定。这次突发心梗让科里的医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反倒是刘学工频频安慰,一直强调自己没事。经过此次事件,本应该好好休养一阵子,但刘学工却摇了摇头,说:“不放心啊,医院那么多病号,马上又到孩子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了,躺也躺不住。我们科室有个女大夫怀孕7个月了还在轮值班,刚还想说重新排一下班,让她多休息,这我又病倒了,真是掉链子了,唉。”
儿科医生也是医院内的“弱势群体”。刘学工说:“因为针对患儿的检查少、用药少,在绝大多数医院,儿科是达不到收支平衡的。”尽管如此,医院始终坚持公益的立场,不遗余力地对儿科给予支持,“儿科的绩效工资都是院里补贴的。院领导说,儿科倒贴也要继续做下去,而且要做大做强,因为儿科负责的是明天和未来。”
做医生难,做儿科医生更难。在医生圈内,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更是有儿科医生家属调侃,“别的科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而儿科不一样,儿科厉害了,儿科是女人直接当牲口用。3、4天一个夜班,一周平均休息不了一天,哪有什么生活,都只能算是活着。”
儿科医生的工作状态就是:压力大、风险高、收入低。和医院大多数科室不同的是,儿科的患者是未成年人,业界称之“哑科”。医生少,患儿多,医务人员拼尽全力也难免照顾不周。但一个家庭往往只有一个宝贝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病痛,家属心情尤其急切,指责、辱骂甚至动手就成了常事。此外,儿科用药的风险也比成人高,细微的差别会在机体里产生明显的变化。高强度的工作让医生身心俱疲,逃离成为了儿科医护人员们的普遍想法。
今年1月9日,某医院的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悉数病倒,该医院不得不发出通知——儿科停诊!在外人看来,这看似是个不可信的玩笑。而事实上,儿科一度停诊的医院绝不是个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医二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儿科等都曾停诊过。
这些医院停诊的背后,无非是儿科医生少,因为少所以儿科医生特别累。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落地,儿科医疗保健的“供需矛盾”正逐渐凸显。国家卫计委统计显示,我国每1000名儿童仅拥有0、53名儿科医生,儿科医患配比严重不足,儿科医生的缺口达到20万人。
要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首先要开源,例如加分、恢复儿科系,但这解决的仅仅是门槛问题,进去了能不能留住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提升儿科医生的待遇,保护儿科医生的安全。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