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句话:监狱里的高墙真有趣,一开始,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习惯它,最终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现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体制内医生一边讨厌着公立医院的条条框框,羡慕体制外医生的自由,一边却不得不掐灭掉心中跃跃欲试的小火苗。离开体制,真有那么难?
受体制限制 公立医院薪酬改革难有突破
2017年初,原国家卫计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宁夏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各选择3个市(州、区),除西藏外的其他省份各选择1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进行试点。为期1年。
此次试点首次提出“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此外,鼓励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探索实行年薪制,其工资水平应高于本院平均薪酬水平,但应与本院职工薪酬水平保持合理关系。
然而一年后,薪酬改革效果却并不明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对此表示,《指导意见》是在现有公立医院体制不做大的更改的前提下,相关部委能够做出的最大限度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但对改革的推进非常有限。有专家认为,公立医院被限制在制度框架内,薪酬改革难以有所突破。
除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令医生感到挣钱无望,体制内的条条框框也让一些更向往自由的医生所厌恶。在以前,为赚取更多的收入,公立医院的医生们经常会偷偷“走穴”,一旦发现,可能遭受来自领导或同事的批评、警告,有时还会失掉一份稳定的工作,医生们为此整日提心吊胆。
多点执业屡屡受挫
自2017年3月,原国家卫计委发布《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标志着医生区域注册制度正式推向全国,医生多点职业制度正式放开。
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生一次注册可在省、县级有效,医生多点执业可以在网上进行申请。进一步放宽的申请的条件,并简化了审批的手续与工作,让医生注册与申请更加方便快捷。
从制度层面上,国家一直不断放宽政策,鼓励和支持医生多点执业,促进人才流动。但实际上,医生多点执业却常常在医院层面受到阻力。
想要实现市场价值、拿到阳光高收入的医生有哪些出路?
1.加入医生集团
2014年7月1日,张强医生创办的国内第一家跨专科医生集团,正式在上海1788国际中心宣布正式启动。此后,中国医生集团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医生集团数量已经近千家,仅2018年前几个月,已经有400多家医生集团成立。
对于自己团队为什么会成功,张强说:“做哪一行都要有技术壁垒,比如我们团队的静脉曲张术,我们把它做成医生集团的招牌,只有我们医院能做到这样好,其他医院都做不到,这样就吸引了很多专科忠实的患者。”静脉曲张术是张强打出的第一个杀手锏,其后他还打出了很多数一数二的专科技术。
在医生集团转型的节点,张强原计划孵化9个专科项目,最后他却毅然决然地只留下4个“王牌”项目。项目在精不在多。
医生集团可以代表医生与各个保险机构签订协议,为医生交付医生责任险,相比于公立医院,一旦发生医患矛盾,更可能地将医生最大化地保护起来。
其次,医生集团大部分也是由国内知名的医生创建,相比于公立医院,他们的管理更市场化也更人性化。
签约医生集团,是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生自由执业方式。如果你想离开体制,创办医生集团或加入医生集团,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路!
2.开设自己的诊所
李天石是深圳在职医生将诊所开得风生水起的第一人。她是北大深圳医院整形外科的骨干医生,因为手术基本功扎实,对待病患热情亲切,很多患者都是她的忠实“粉丝”。
经过2年时间的筹备,今年2月,李天石个人投资7百多万元,在福田农林片区开设了一家深圳建安医疗美容门诊部。
李天石感慨,经营一家诊所,和在大医院坐诊看病相比截然不同。李天石直言:“差别相当大。因为做医生是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其实想的东西是比较单纯。但是自己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比如说去看场地,然后跟人家谈合同,然后签租金,在去办每一道程序的时候,我就发现,专业技术其实不重要。跟别人去沟通,怎么样把这个流程理顺,让你的这件事能顺利地走下去,其实就经营来说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诊所能够成功,李天石表示:“我们邀请的都是公立医院的医生出来多点执业,选择的医生都是在医院里口碑比较好、技术比较全面的医生。我们给患者提供的医疗环境相当优质,真心把患者放在心上。其次,对于患者来说,只要他信得过医生,他就愿意跟着医生走。”
可见,想要成功开设诊所,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还要有专业的技术和口碑。
3.在线问诊
对于心存“出逃”之念的公立医院医生来说,崔玉涛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样本。
崔玉涛先是在网络医学科普这条路上,默默耕耘了多年,取得了众多宝爸宝妈的信任。随后他开始微博问诊,最后回答一个问题甚至要支付420元。虽然稍显昂贵,远高于医院的挂号费,但愿意支付者不在少数。
因为自带流量,崔玉涛最终完全离开体制,先是全职网络问诊,最后转战实体诊所,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4.医药公司
有很多位列世界五百强的医疗公司,这些公司里有很多部门,比如销售、市场、临床研究、医学警戒等部门,都需要有医学背景的人才。
医生若英语水平不错,文献检索和翻译能力还行,可以为企业生产的药物提供医学方面的支持,包括最近的临床研究、数据分析等,以便药物代表为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讲解和推广。
总之,不想做医生,可以去药企试试。
5.医疗器械公司
不想干医生,还可以去医疗器械企业做销售、研发、技术支持等。
6.互联网医疗企业
“互联网+医疗”是现如今是比较热门的领域,现在有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发展前景都相当不错。医生可以在这些网站注册,利用业余时间或全职来提高收入。有的在这些平台上注册的“共享医师”,不仅工作时间自由,还能月入万元。
7.医疗门户类网站编辑,传播医学知识。
既有为普罗大众做医学科普的网站,也有专门为医药专业人士服务的垂直网站。在网红大行其道的今天,如果能在医学信息领域凝聚大量的粉丝,变现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8.转战教育培训机构
每年有无数人投奔于执业医生/护士考试、职称考试、研究生考试等,只要你的基础知识足够扎实,喜欢演讲或者编写,可以去医学教育机构试试。
9.保险公司
医疗人员由于其特殊的经历和知识,在保险公司无论销售岗还是理赔岗都有很大的优势。
10.考律师
现如今医疗纠纷诸多,医生若能考下律师证,当专业的医疗纠纷律师,现在有很大的市场缺口。物以稀为贵,医疗纠纷律师收入颇丰。
11.继续深造,搞科研或当老师
12.医疗旅游
……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在提及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时曾一脸苦笑:“现在我们一个医生做一台手术的价格,还不如一个进口缝合器,不如一颗钉子。”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1台肺癌手术,我们3个医生,加上麻醉师、护士共7个人,至少做3小时手术,最后是3500元。而这名病人从住院到出院大概要花费五六万元,其中两万二到两万三是器材,七八千是药品,再加上检查。最后占比最小的就是体现医生劳动的手术费用,3500元,只占了不到十分之一。”可见,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体系中,医生的知识劳动价值易被忽视。
医生治病救人,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需有一份阳光合理的“薪酬”来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公立医院薪酬改革,短期之内难见成效。现如今,深圳已有上千家医生集团,杭州也被打造成了“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天堂,海南大力发展“医疗旅游”,与医疗相关的新兴行业正在不断崛起发展。
厌倦体制的医生,想要新的发展,实现劳动价值和梦想,还有很多出路。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