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医生集团一度呈爆发式发展,大量医生摩拳擦掌,资本也热血沸腾,全国各地新的医生集团不断涌现。而短短数月之后,医生集团的热度似乎有所退减。也许很多想通过医生集团乘机“捞一把”的人并没有充分考虑其经营细节,也没有充分考虑医生集团的各种困境。
医生集团也许是医生突破公立医院束缚、抱团发展、强强合作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国家放开多点执业后,医生执业的一种新尝试。这是一种新兴事物,但目前发展初具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还比较少,也许张强医生集团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没有摸清楚这个医疗市场的游戏规则,没有看到医生集团发展的市场形势,那么,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打酱油”,最终还是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那么,医生集团到底有那些因素比较难把握呢?都说医生集团拥有不小的优势,除了业务之外,其他方面的门槛相对较低,比组建一家医院要简单许多。虽然组间初期资金不要紧,审批什么的由于法律不完善,也似乎没有多大障碍,但是,人的因素还是最关键的。对于医生集团而言,就是医生和患者。
首先,医生从哪里来?医生集团旗下的医生可以是脱离公立医院身份的“自由人”,也可以是脚踩两只船的“单位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医生,如果医生集团想提高他的粘合度,就要给医生一些吸引力,如高薪、股权等。而且,目前医生的编制尚未取消,多点执业名义上放开医生,实质上,医生还要听命于院长的安排,医生集团想要挖掘对其死心塌地的好医生比较难。
即便是解决了医生数量的问题,医生集团还面临医生质量的问题。医生集团要得到民众的认可,仅凭借一个创始人的名气是不够的,病人会要求每一个看病的医生都是创始人那样的大医生,或者是其他著名的专家。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要求每一个医生都必须如此出名的话,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其次,病人从哪里来?有了病人,就等于有了客户,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医生集团也是如此。但是,如今有太多的医疗实体在打客户的主意。三甲医院、二线三线医院、民营医院争夺患者,大街小巷的“游医”们也在争夺患者,还有一个庞大的实体,那就是线上的各位APP们。市场就这么大,而有如此多的机构或者实体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个市场,其中竞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医生集团要想在这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自己必杀的绝技。而医生集团除了概念比较新颖外,如何能让民众信服呢?这应该是最让医生集团们寝食难安的难题。
如果仅靠商业的营销手段去争取病人,这实在不是一个医生集团的长远发展之技。一些医生集团会相信另外一个来源,也就是旗下医生自己已有的病人资源,他们会奢望自己的医生能把病人介绍到自己的集团接受治疗。这样的做法非常天真。前不久,京城的某三甲医院的两个主任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被严肃处理了,这是血淋淋的教训。可以肯定地说,至少在目前的体制下,没有哪个医生敢于明目张胆地做这种“吃里扒外”的事情。
第三,医生集团牵涉到许多合作问题。比如几乎所有的医生集团都没有实力去自己建医院,而业务的开展需要场地,所以他们就必须与其他医疗实体进行合作。在目前的体制下,大型三甲医院,医生集团是高攀不上了,民营医院还需要找口碑不错的。更重要的是在我国现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中均找不到医生集团对应的法律规定,更没有对医生集团进行定性。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将对医生集团不利。
解读这些不利因素不是为了打消医生集团发展的积极性,而是希望广大医生看清市场,不要盲目。医生集团可以促进医生流动,激活医疗资源。业内分析人士曾指出,如果医生集团的核心是少数人独有的技术,将很难有价值;而只有当医疗服务可以复制的时候,价值才会放大,比如细分学科的专业化、模式、同时拥有庞大及高效的单病种转诊网络。因此,制度设计者需要为这个新事物的发展搭建平台,创造途径,至少法律这一方面的问题要尽早解决,多点执业也要进一步深化。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