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临床资源,但长期以来医疗数据资源、标本资源应用欠佳,临床研究水平及贡献有限。自2012年以来,科技部会同军委后勤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携手在众多疾病领域分批建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些临床医学研究国家队能否肩负起我国临床科研崛起的重任呢?
临床研究: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
医学进步离不开科研。临床研究综合运用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着眼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和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它强调更多的是临床诊疗过程中,有效且高质量诊疗数据的积累、分析和研究。
但是,我国的临床诊疗领域仍停留在“进口大国”阶段,迄今为止鲜有国际诊疗指南采纳中国的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临床医学研究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还有很大上升和进步空间。据统计,目前国际临床诊疗指南制定过程中,来自中国的数据小于5%,原封不动使用国际指南给临床工作带来诸多临床问题。
中国医生更关注临床诊疗,在技术研发上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少医生缺乏创新意识,或因临床工作繁重而无暇进行技术创新。
而且,如果临床研究只是纸上谈兵,却不能“转化”到临床中,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临床医学研究国家队:应该做到“顶天立地为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表示,拿生物医药领域来说,产业急速发展,临床有巨大需求,如何使产品能更快进入临床服务公众,这“最后一公里”恰恰是目前的瓶颈。设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家战略,其重点就是要满足临床研究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如何将产学研转化做好,中心的定位很重要。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定位应该做到“顶天立地为人民”,顶天就是要在国家疾病防治急需的领域,紧盯国际前沿理念及技术;立地就是要研发适合国情的疾病诊治防手段和药物;为人民就是要致力于提高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钟南山表示,中心要注重两个转化、两个推广,即“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的转化,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化;临床研究的成果要能够转化为可推广的产品,形成的疾病诊治先进经验和适宜技术要能够向基层推广”。
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则表示,中心本质属于科研平台,要在相关疾病防治领域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充分调动资源,形成临床研究网络,建立完善临床研究高效、可行的运行机制和规范,从国家层面前瞻性、针对性地解决疾病防治中的关键科技问题。
瞄准重大疾病、疑难病、慢性病,聚焦填补空白、替代进口、精准医疗,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2012年起陆续成立,致力于整合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和防控策略研究。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职业队”,未来还需更多的发挥带头作用,提升临床医学研究攻关能力、研究水平和转化效率,催生临床医学研究的重大创新成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