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公立医院改制:热土与困境在哪里?
2014-03-14
575

今年“两会”,公立医院改革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之一。的确,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也是医改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公立医院改制是医院改革的一部分。卫计委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制给民营资本带来了投资机会,但也面临诸多困惑。

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资本涌入医疗服务业

去年10月,国务院明确提出至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是近一年医改政策中最频繁出现的字眼,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早已提前“入场”,仅沪深两市涉足民营医院领域的就有十多家。私募对医疗行业的投资热度也持续上升,在过去1至2年,很多私募基金更是成立了专注于医疗行业的投资团队。

申银万国研报指出,医疗服务行业是我国少数未经市场化变革的“处女地”。新医改推动医疗需求大幅上升,医疗服务行业落后的盈利模式制约全产业发展。新医改政策是触动资本投资医疗服务业关键因素。2014年将迎来医疗服务行业变革的历史性时刻,医疗服务产业投资最佳时间来临,这将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且收益极高的投资机会。

困境:县级医院产权模糊

卫计委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再增加700个试点县,2015年在全国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认为,县级公立医院改制给民营资本带来了投资机会。因为县级公立医院在整个公立医院改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县医院相比乡医院功能齐全,能够承接乡医院的病患,缓解到城市就医的压力。所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突破以往的手术限制,让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90%留在县医院,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这需要引进资本才能有助于解决。

但是,部分投资人并不认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潜藏了商机。现在的改革仅停留在社会层面,比如支付价格、病种付费等方面,并未大规模地涉及产权改革。无论对于产业资本,还是创投资本来说,产权不明晰的标的,大家会非常谨慎。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公立医院都是非营利性的医院,其权利和义务并不直接对应。投资基金进入后如何清算、利润如何分配等都是一些难点。投资人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比如VIE架构来“绕道”投资。公立医院的水太深,民营资本进入还是有很多顾虑的。好的公立医院不欢迎民营资本,即便进去了,也是小股东;而差的公立医院,往往经营不善,体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要搞活太难,搞不好还会被套。

聂磊指出,目前投资人在投资非营利性医院时也面临一些会计和法律方面的障碍。“我们期待未来政策在这方面能实现进一步突破。”

热土:角逐二甲、三乙医院

目前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业有四大模式。

一是新建私立医院,但投资额较大、培育期长、风险较高,一般不采用;二是收购私立医院,无需经历培育期,通过医院管理运营优化提升盈利能力,不足之处在于收购竞争激烈;三是公立医院转制并收购,但涉及多方利益与非转营等政策障碍;四是公立医院托管,不涉及公立医院产权,仅通过委托经营方式获取医院管理费和供应链管理利润。

目前,采取托管和收购私立医院的方式比较常见。医院具有重资产属性,医生是医院的核心资产,医院行业壁垒高,因此社会资本比较喜好这两种方式。目前,民营医院领域形成了莆田系、复星系、华润系、恒康系等派别。那么,究竟哪一种模式将代表未来民营医疗领域发展方向?

对此,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认为,未来民营医院朝规模性医院、高技术的专科医院、工业区范围内的平价医院发展。“国家队”凭借着先天优势,更容易拿下同血缘的医院,比较偏向稳定的发展模式;而民营企业与其竞争更看重市场机会,敢于投资风险较高的项目,与国家队恰好形成互补。

由于性质的差异,民营医院未来的发展也迥异,国家队注重“量”,惠及更多的患者,民营系在乎“质”,以专而优的服务占领市场。冯苏强则认为,未来二甲、三乙公立综合医院可能成为各路资本角逐的战场。二、三线城市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缺少全科医生,这也是政府支持的方向。投资的主体可能以当地实业企业或与创投联合投资为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同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另外一方面医院内部很多问题比较容易化解。

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盼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医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自然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民生热点,尤其是公立医院的改革与社会资本办医间的协调问题。

希望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能协同发展,共同解决当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