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医生集团成为热门。其中,大家一直关注着张强医生集团的成长。近日,张强医生集团发文首次确认终止第一轮融资计划。这一消息令广大医生为之一震。张强医生集团此次投资计划为何终止?他们的投资者是谁?
资本还在观望?
2014年7月,中国第一家体制外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成立。成立一年多来,医生集团组建了多个专家团队,与和睦家、沃德医疗中心等高端私立医疗机构合作,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取得分成收入或保险支付。
2014年11月10日晚,张强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张强在自己的微博中透露:“将谨慎启动首轮融资计划,项目计划地:浙江杭州。”从此,各种投资人频繁和张强医生接洽。
随后,医生集团邀请了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共同完成了医生集团的股份制改革,完善组织架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历时四个月。股改结束,医生集团进入了良性循环,发展提速。
2015年1月,张强医生集团计划进行首轮5000万的融资。但在近日,张强医生集团发文表示终止第一轮融资计划,且这一消息得到确认。
对于资方为何终止张强医生集团的投资计划,并未给予过多的解释。在张强看来,他对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医生集团自身实力足以满足现阶段轻资产模式对资金的需求,只占少量股份的融资计划搁浅,不会影响医生集团的快速发展。
业内多位资深人士分析认为,医生集团是在中国放松医疗管制背景下,近两年涌现的新兴医疗服务组织,资本界对其青睐有加却又审慎观望。目前很多资本都看到了医生集团的发展前景,但很多热钱追求快回报,而医疗投资回报往往周期较长,且从其规模及模式看,医生集团尚无法实现高速增长。
不过,上述人士大都认为医生集团是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今年9月20日成立的私立高端医院——善方医院的院长杨文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的医生参与到这个开放性平台。
张强怎么说?
“与其说是融资洽谈,还不如说是观点交流和分享,每天都是学习。”张强说。
张强认为,对于医生集团来讲,融资成功,或者融多大的资,并不代表什么。尽管可以融一笔更大的资金,他们婉拒了几家机构要求追加投资5%股权的要求,以保证第一家投资的利益。
张强说,因为最早投资或者加盟医生集团的人和机构总是最为艰难,也最令人敬佩。无论外界如何反应,张强医生集团坚持稳步前行来代替融资的喧哗。在医生集团内部有一种坚不可摧的价值观:只因解决患者病痛而生。
医生集团行政总监童维楠说,他们开始清醒地意识到投资医院重资产并不是医生集团的优势,而医疗技术和患者口碑才是无法被取代的优势。推行和优质医院签约的PHP模式、建立最大程度符合医生和患者需求的标杆性日间手术中心,才是张强医生集团强项。
医生集团进入快速发展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生集团的未来战略逐步清晰。经过董事会慎重讨论考虑,医生集团战略上更侧重于轻资产模式,于2015年9月14日决定终止融资协议。
医生集团疝外科专家鲍宇克医生认为,医生集团自身已经积聚了足够的能量,新一轮战略投资计划能够将把医生集团带入快速发展通道。
“医生集团目前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外科医生群体的专注和行动力,得益于他们尊重医疗的规律。医生集团的自身学习能力也决定了具有未来的爆发力。”童维楠说。
患者才是最大的投资者
谁是张强医生集团最大的投资者?张强医生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但非常合理的答案——“医生集团的最大投资者,是那些充分信任我们的患者和家属们,是那些早期加入医生集团的医生、护士、行政和管理人员们,是那些为医改传递正能量的媒体人们,是那些为医生集团分享智慧的各界朋友们。”
在医生集团成为热门的今天,张强医生保持着外科医生职业化的冷静:“虽然投资机构看到了医疗健康行业所蕴藏的巨大空间,医生集团也因此受到资本的追逐,但对于具体实施的路径各方都仍然不清晰。张强医生集团将加快探索的步伐。”
下一步如何发展?
张强医生集团疝外科首席专家、临床基地总监鲍宇克透露,若一切顺利,“张强医生集团或将在10月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张强医生集团现已实现盈利,但初期并不看重回报,因为做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直以来张强医生集团对融资的态度很‘谨慎’,引入投资也是希望能够推动医生集团的整体发展。”鲍宇克表示。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张强医生集团希望在融资的同时,有更多的自主空间,避免被资本左右发展路径、经营决策等。
在得知张强医生集团5000万融资终止的消息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大家医联医生集团创始人孙宏涛唏嘘不已,他曾与多家资本接触并发文总结了投资人对医生集团关注的重点:医生集团内部成员稳定性、可复制性、是否可规模化、创始团队结构合理性以及商业模式等。
因此,有人分析认为,现有医生集团商业模式的利弊,也让投资人举棋不定。医生集团是在中国放松医疗管制背景下,近两年涌现的新兴医疗服务组织,包括体制内、体制外和互联网三种模式。医生或脱离公立医院自由执业、或利用业余时间多点执业。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成立30家左右医生集团,半数以上于今年5月后成立。
体制外医生集团的模式对医生的进入门槛较高,要求医生个人及团队较为权威。另外,体制外医生集团属于新生事物,各项机制还不健全,医生执业或面临诸多潜在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体制外医生集团无法与医保打通,患者支付是其瓶颈。
体制内医生集团的模式受第一执业单位影响,“走穴式”的多点执业无法充分发挥医生个人能力,医生只能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执业,且无法有效管理自己时间。另外,医生选择院外“走穴”执业可能会面临的医疗纠纷等风险。
移动医生集团的模式目前以线上为主,暂未涉足线下实体。
尽管医生集团存在各种短板,资本实际参与度有限,但医生集团的形式仍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包括地方卫计委的支持。对于医生集团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对于医生集团目前的发展,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说,前期医生集团都在跑马圈地,把各种优质的医疗、医生资源进行整合,但线上出口比较薄弱。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移动医疗与医生集团结合的形式或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事实上,移动医疗目前已向医疗全产业链发展,未来与医生集团的结合或成为趋势。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