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业界关注的“4+7”药品带量采购或将重塑医药行业生态。3月5日,国家医保局下发了《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4+7”城市所在医保局完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使用集中采购药品,对中选品种处方量下降明显的医生,进行专项约谈,引起了业界关注!
集中采购药处方量明显下降 医生将被约谈
《意见》要求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应按购销合同完成中选药品采购量。采购量完成后,仍应优先使用中选品种,原则上在试点采购周期内采购中选药品使用量不低于非中选药品采购量。
各试点地区医保部门按照“按月监测、年度考核”的方式,监测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国家试点药品集中采购的情况,并将其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和医保费用考核,从严管理。对采购结果执行周期内未正常完成中选品种采购量的医疗机构,相应扣减下一年度医保费用额度。对中选品种处方量下降明显的医生,应进行专项约谈。
带金销售失去用武之地
事实上,早在国家医保局下发《意见》之前,上海也曾发布“4+7”带量采购新政,同样规定对不能完成采购量的医院,视情况扣减相应医保费用额度;对处方用量下降明显的医生,加强医师约谈;对不按规定使用药品,诱导患者用未中选药品或同类品种替代中选品种的,按照相应规定将给予医师严肃处理。
事实上,多年来,药品集中采购常常是“只招不采”、“一招就没”。在公立医院占据绝对话语权的情况下,带金销售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药品在招标采购环节一旦价格降到“地板”,失去给付中间环节费用的空间,相关药品的采购量、临床使用量可能就会失去保障。
因此,此前上海新政一出,业内人士普通认为,至少在上海市场,带金销售将彻底失去用武之地。
降低药品价格 缓解看病贵
集中采购可以节省从药品出厂到患者手中的其它支出,降低药品价格,缓解看病贵的民生问题。
此外,在破除多年来“以药养医”扭曲价格体系的同时,也能让企业省去推广和渠道费用,真正回归学术推广本位。
有利必有弊 希望不要让医生陷入两难境地
《意见》的发布,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带金销售,规范医生用药,降低患者负担,但也有一系列问题:带量采购带来大幅降价,药品质量会否“偷工减料”?带量采购后,海量的供应需求能否保证?百姓的用药习惯是否会使得临床医生左右为难?医生会不会受限于《意见》而走向不敢用药的另一极端?
犹记得当初“药占比”政策出台之后,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解决了大处方、过度治疗等问题,但还是遭遇不少医患吐槽。因为用药额度的限制,有些必须用且疗效好的药物常常使医生陷入两难境地。
“对中选品种处方量下降明显”还需设定合理考核,莫让医生陷入类似“药占比”的两难境地。此外,不同城市在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其社会承受力和百姓切身感受,因地制宜,让好政策最终落实为好效果。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