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钱、1毛钱、2毛钱…带量采购药价跌至“白菜价”
2019-09-26
604

​​药品不仅牵动着医药人的心,更牵动着广大消费者的心。9月25日,上海阳光采购平台公示了“4+7”带量采购扩面拟中选结果,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带量采购药价跌至“白菜价”,一石激起千层浪。

什么是“4+7带量采购”?

“4+7带量采购”是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同意,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试点地区范围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简称“4+7带量采购”。

2018年底,“4+7”个城市进行了药品带量采购试点,试点中选药品价格降幅50%~96%,如位于南京的某制药公司,恩替卡韦以每片0.62元的价格拔得头筹,而该公司此前最低中标价是6.72元,降价幅度达90%;再如浙江某药企,其氨氯地平以0.14元的价格获得预中选资格,这些“地板价”让不少药企“惊呆”。

“地板价”再降 平均降幅25%

9月2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全国扩围产生拟中选结果》,25个“4+7”试点药品扩围采购全部成功,价格都降低到不高于“4+7”试点中选价格的水平。

本次带量采购扩面中选价,降价幅度再次超预期,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在具体的品种上,降幅最大的为阿托伐他汀,山东某药企在“4+7”中标价的基础上降价78.18%,降到0.12元/片(10mg);氨氯地平相对于去年“4+7”带量采购中标价降价60%,重庆某药企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猛降到0.07元/片(5mg);恩替卡韦中标价也出现大幅下降,三家药企中标价分别为0.18元/片、0.2元/片以及0.27元/片。

此外,作为原研药的氯吡格雷片直接降到2.55元/片(75mg),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降到1.08元/片(150mg+12.5mg),孟鲁司特钠片降到3.88元/片(10mg)。

不过,独家中标的药品价格相对首轮的“4+7”集采试点则没有变化,赖诺普利、右美托咪定、依那普利、氯沙坦等价格不变。

价格厮杀激烈 几家欢喜几家愁

此次采购价格厮杀异常激烈,最终结果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个别上市公司的主营品种直接出局。由于中标价格简直是“白菜价”,中标药企能赚多少钱尚不清楚,但不中标的药企或许更难过,因为根据本次公布的集采标准,中标企业可以获得50%~70%的市场份额。

中选后,庞大的采购量需要有充裕的原料来支撑。有人担忧,一旦原料买不到,或者是原料涨价,对于中选企业来说,不买的话,量上不去;买的话,价格又上不去。如何保证供应是第二轮带量采购给企业的真正考验。

不过,这些中选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原料药价格的把控能力强,甚至有自己的原料药生产线。无惧市场规模扩张后,原料药涨价带来的风险。

医院和医生会受到影响吗?

在以往,药代猖獗的时代,药企向医院卖出高额药品,医院和医生都有“灰色收入”可拿。带量采购无疑是将药代逼上绝路,也势必将影响到医院和医生。

今年3月5日,国家医保局下发了《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要求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应按购销合同完成中选药品采购量。采购量完成后,仍应优先使用中选品种,不达标将减扣医疗机构的医保费用。对中选品种处方量下降明显的医生,应进行专项约谈。

有医生表示,自己所在医院要求带量采购药物占据比例是60%,医院为了能够达到这个指标,系统会自动锁死,只能开指定的药物。只有当这个药物开的比例达标后,系统才会开放,医生才能给患者开进口药品。

带量采购无疑将一定程度上避免带金销售,规范医生用药,降低患者负担,但也有一系列问题:带量采购带来大幅降价,药品质量会否“偷工减料”?带量采购后,海量的供应需求能否保证?百姓的用药习惯是否会使得临床医生左右为难?

但凡事物,有利必有弊,我们静待时间给予我们答案!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