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患者自尊心 医生为病人捐款14年“谎称”慈善捐助
2019-04-08
447

​​善良是一盏明灯,你永远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它能照亮别人的路,也照亮自己的心。4月7日,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席玮关照患者自尊心,坚持给病人捐款14年“谎称”慈善捐助一事,引发网友关注。席玮称,希望通过传递爱心,构建更好的医患关系,让医患间多一点尊重与信任。

据悉,席玮出生于医生家庭,父母都是医生,妻子是一名护士。从小在医院里长大的席玮,很小便对医生这份职业产生一种自豪感,受父母影响,乐于帮助别人。从2005年起的14年里,席玮每年会给三四个贫困病人捐款,少则一两千,多则四五千,将款项打到住院费中。起初,曾有患者将其捐款退回,后来,为关照患者自尊心,再捐款时席玮便“谎称”款项是慈善项目捐助。席玮曾获南京市慈善总会授予的“优秀慈善义工”称号。

关照患者自尊心 捐款“谎称”来自慈善项目

在席玮所在的科室,癌症晚期病人比较多。席玮回忆,2005年,他作为治疗组组长,有了自己负责的病患,需要亲自制定病人的治疗方案与治疗计划。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席玮对每一个病人的家庭背景都较为了解。

一次,一位来自农村的男子引起席玮关注。该男子没有亲人、没钱看病。后来,席玮向该男子住院费汇了1000元钱。那时起,每碰到看不起病的患者,席玮会通过捐款帮助他们,尽一点微薄之力。

开始,有几个收到席玮款项的患者发现多出来的住院费,知道了是席玮个人捐款,便主动将款项退还。后来,席玮再给病人捐款时,便“谎称”是慈善项目捐款。“患者也有自尊心,有别的想法,换一种捐款的说法更好。”席玮说。

席玮帮助过的这些患者,很多人都不知道接受的是席玮的帮助。由于基本上都是癌症晚期患者,他们的生存期都没有超过半年的。

不是刻意去捐款 也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

为病人捐款14年“谎称”慈善捐助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席玮火了。对此,席玮称,没想过自己会火,觉得还是低调些好。这种捐助的行为,不能说大比例去宣扬,毕竟这是一个自愿的事。希望通过它来传递医护人员的爱心与同情心,去构建更好的医患关系,能够让医患之间多一点尊重、理解与信任。

此外,席玮称,自己并不是刻意去做捐款。有时候会碰到一些孤寡老人,他们要么没有儿女,要么没有兄弟姐妹管。像这种患者,自己会捐一些款。如果有患者家里有很多的兄弟姐妹,能够借到钱看病的,这种自己一般不会捐款。当然,捐款也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如果自己当时经济有困难也不会去捐。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是善良

在生活中,席玮教导一年级的女儿要多帮助别人。目前,席玮的女儿也成为了一名小义工,有时候会和父亲一起到医院看望患者。席玮觉得做一些有利于病患的事,点对点的帮助最好,从身边做起更好。

《周易》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百般算计,不如积德行善,厚德载物,厚德养家,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是善良。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