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沟通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在诊疗过程中亦是如此。在解释病情时,医学专业词汇常会让患者摸不着头脑,如果医生态度冷淡,双方难免发生矛盾。小则发生口角,大则引发伤医事件。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日本医生是如何与患者交流的。
在日本的医院看病,不仅环境舒适,医生对患者的态度也十分值得称赞。他们虽然是主宰着病人生死的专业人员,却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会尽量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描述病情,更注重避免使用意义含混的词句,避免让患者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日本的医学院在学生快要毕业时,会开展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模拟与患者交流。训练中,如果学生只顾着看病历,忽视了患者的感受,就要减分。
日本医生在工作中涉及专业词汇时,能不用就不用,即使用了也一定要给患者讲明白,帮助患者清晰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体检、看病都是如此,即使是感冒等小病也毫不含糊。从说明病情到治疗方法和使用药物,医生不会使用任何生僻的词汇。即使用药不止一种,医生也会仔细告知每一种的作用:有帮助愈合的,有消炎的,还有止痒的,让人日后用药非常安心。
原来日本法律规定,医生有对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及相关事宜的义务。医生白崎修一通过论文指出:首先,医生必须就病名和病情给出说明,既要说明医生将采取的治疗方法和内容,以及预期能够达到的治疗效果。其次,要说明治疗的危险性。再次,可能进行的治疗及其厉害得失,患者的疾病在不治疗的情况下会怎样发展,都要明确说明。
日本厚生劳动省还制定了《诊疗情报提供指南》。在此基础上,各个地区的医师还会制定各自的规范。比如佐世保中央病院就规定,医生在向患者说明病情时,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用语,努力给出让患者简易明了的说明”。该医院还特别在网站上指出,如果在问诊时感觉医生用语复杂、不明白,可随时与其联络。
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还公布了让医疗用语易懂说明提案。提案指出,医生要注意表达明确,不说含混词汇,如瘀血、恶性肿瘤等要详细说明。如果说成细胞异常增长导致肿块加大、需要立即治疗等,可以避免混同于其他病情。医生清晰明了地告知病情,温馨体贴的一句问候,都会被患者视为一剂良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良好的沟通,既让患者安心,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