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vs常规镇静
2013-10-15
676

2013年8月,在线发表在《危重病急救医学》(Crit Care Med)的一项研究对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较常规镇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是可行且安全的,可达到早期轻度镇静,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和丙泊酚的使用且可减少身体束缚应用。

目的:评估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较常规镇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试验设计:试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试验场所: 6个重症监护室(ICU)

患者:机械通气>24小时的危重成人患者。

干预:患者随机接受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基于右美托咪定达到轻度镇静(RASS镇静程度评分量表分数-2到1)和基于异丙酚和/或咪达唑仑的标准镇静。

干预措施和主要结果:主要可行性结果是到随机化的时间,和在首个48小时内,用RASS评估在轻度和深度镇静范围的比例。安全性结果为无谵妄天数、升压药和身体束缚的应用以及装置移除情况。随机化发生在插管后或ICU插管拔除入住ICU的中位数(四分位距)为1.1小时(0.46-1.9)。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组患者(n =21)平均(SD)APACHEⅡ评分为20.2(6.2),标准镇静组(n =16)则为18.6(8.8,P=0.53)。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组患者在第1、2、3天中轻度镇静的患者比例显著较高(12/19[63.2%],19/21[90.5%],18/20[90%vs 2/14 [14.3%], 8/15 [53.3%],9/15 [60%];p = 0.005,0.011,0.036),在首个48小时内RASS镇静评分评估在-2和1之间的也显著较多。当给予右美托咪定时,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组患者中6/173(3.5%)接受咪达唑仑,而标准镇静组患者则为4/114接受咪达唑仑。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组患者中16/21(76%)接受了丙泊酚,而标准镇静组患者则全部(16/16,100%)接受了丙泊酚(P = 0.04)。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组患者中无谵妄天数为101/175(58%),身体束缚的应用显著减少,为1(5%);而标准镇静组分别为54/114(47%,P =0.27)与5(31%,P = 0.03)。升压药的使用和自我拔管无显著差异。

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是可行且安全的,可达到早期轻度镇静,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和丙泊酚的使用且可减少身体束缚应用。该项先导研究的结果表明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可进一步试验。

(选题审校: 李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