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眼里,大医院的患者多,医生忙,医患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是,去看心理医生,总不至于沟通的时间也很少吧。近日,一位去三甲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患者家属抱怨,挂专家号近百元,交流却不超过10句话,开了一堆药,但还不知道病因。对此,专家认为,心理门诊不同于心理咨询所,前者重药物治疗,后者重情绪疏导。
据上述患者家属反映,她带着孩子来主城一家三甲医院心理门诊看病,在支付近百元的专家挂号费后,医生为孩子做了检查。之后在花了近五百元填写心理测试表、两项仪器检查。在这近半小时里,他们跟医生的交流不超过10句话。更令她吃惊的是,医生最终没有给出病理名称,只说孩子的病很严重,开了一堆近千元的药。
心理门诊诊疗一位患者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医患双方对此有些什么说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重庆市多家三甲医院心理门诊进行打探。
体验:心理门诊诊疗时间长短不一
记者注意到,这几家三甲医院心理门诊外的休息区都坐满看病的人。在其中一家三甲,医院心理门诊接诊一位患者,包括物理检查、询问情况到最终开药,诊疗时间在半小时左右。记者询问后得知,一些长期治疗的患者就诊时间更短,医生在了解病情进展后就开药,10分钟内就能结束治疗。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医生的诊疗速度为约50分钟一位患者。在诊疗期间,医生从睡眠、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了解,之后再与患者商量治疗方案。
“其实与医生的交流不算多。第一次看病的时间最长,近一个小时,医生问了我方方面面的情况。到后来就是问问情况后开药。在心理治疗方面,还是家人起到更多的作用。” 一名抑郁症患者说。
记者采访到一名心理门诊医生,她认为,很多市民对心理疾病存在认识误区,觉得只要来一次把问题抛出来,与医生聊一聊就能把病治疗好。事实上,第一次交流通常只能预判出患者是心理疾病还是心理问题,然后再对症下药治疗。但很多时候,不少市民都是只要没看好病,就再也不来就诊了。
专家:医院心理门诊不同于心理咨询所
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医学博士、国家二级咨询师谭永红指出,心理疾病的治疗过程比较繁杂,要根据治疗情况不断调整。抑郁症强迫症一般需要治疗15~20周。除了患者自述,医生也会适当设计一些问题去了解患者的一些生理心理指标,一般来说这个阶段需要2~3个小时,然后根据症状做出诊断,根据病症制定治疗方案。
重庆仁格心理咨询所所长赵庆说,“医院心理门诊与私人心理咨询所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患者的干预方式不同。”医院主要通过药物和物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心理咨询所没有处方权,主要通过与患者交流的形式,从生活、工作细节入手,了解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做疏导治疗或生活方式建议。
重庆一家三甲医院心理专家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导致患者口中“冷漠接诊”的原因,除了每天巨大的接诊量导致医师无法深入与患者沟通外,心理门诊的治疗手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医院心理门诊与私人心理咨询所不同,带有明显的医疗性质,更偏重通过药物或物理对患者的生理进行治疗,比如以药物缓解、治疗患者的抑郁症、失眠症等。”他表示,心理门诊通过仪器等设备对患者进行测评,其结果足以为医师的治疗提供准确的判断,医患之间的交流对判断病情并非那么重要,这种交流环节的简省可能是导致患者误觉遭受“冷漠接诊”的主要原因。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