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给患者看病的,倘若医生得了“病”,又由谁来看呢?这个“病”并非指的身体上的疾病,而是所谓的“检查依赖症”。这是当今很多医生的通病,也是医患关系恶劣的一个原因。
很多患者都坦言,在排队等了多时终于看到医生以后,医生仅仅是问了一两个问题就会说:“做个检查,看看结果再说。”然后患者就被打发走,去做检查。做完检查回来医生少则不说话,多则一两句,然后就开始让患者做手术或者吃药。这让很多患者觉得不舒服。更有人指出:“我感觉不是来找医生看病,而是找设备看病!”
昨日,在武汉卫计委举办的“双月论坛”上,武汉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周勇就一亲身经历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批判。他回忆自己年初是的就医经历。但是他以鼻子不舒服为由在汉口一家民营医院就诊,诊室里医生询问了一下,然后使用前鼻镜简单地检查了鼻腔,便开出了电子鼻咽镜检查单。检查报告单上的意见为: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慢性咽炎、舌扁桃体炎。
医生看后建议手术治疗,但周勇称目前没有时间接受手术,于是医生开了两张处方,药费共计351.6元。周勇认为,仪器检查报告的诊断结论,都可通过询问病史及简单的物理检查得出。他说:“整个就医过程感觉不到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专业判断价值,我感觉不是来找医生看病,而是找设备看病!”
可以看出,西医依赖检查设备是现在医生就医体验不好的一个常见现象。事实上,大部分患者恼怒的不是要做检查,而是医生让患者做检查的态度。
平心而论,在医疗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检查项目确实可以给患者的疾病诊断带来很多的帮助。但是医生和患者都是人,人与人面对面相坐难免要沟通。患者也知道要检查,但是医生让等了许久的患者一头雾水的去做检查,很明显没有达到患者心中的期望值。
如果医生换一种沟通方式是否更好呢?中医的基本诊疗手段是“望、闻、问、切”,而西医也有问诊触诊叩诊等。倘若医生亲自做一番检查,然后大致交代一下病情,再让患者去做检查以确定诊断,患者应该会满意很多。所以说,“设备依赖症”并非是医生医术不行,而是一种沟通手段的丧失。只要医生多做沟通,哪怕让患者去做检查,患者也不会有再多怨言了。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