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住院治疗,也许医生觉得艰巨的治疗任务终于告一段落,送走患者就算完事了。但事实上这才是患者身体康复的开始。在出院前,患者更需要多了解一些关于自身身体状况和后续恢复调养方面的医疗信息。所以,医生在将病人放走之前应该与患者进行一次充分的沟通,这将有助于降低着患者出院之后的负面事件。
患者出院之前,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是医学实践的基础之一。在出院时,医生往往忙着写出院报告,总结在医院治疗的过程,诊断出院的状态,审查后续门诊检查计划,却忽略了与患者的进一步沟通,或者医生因为时间紧,匆匆忙忙给患者交代了一大堆注意事项,让患者感到迷惑,这些都使患者的满意度大打折扣。
梅奥诊所Michael J. Maniaci医生发表在《Ope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患者和医生对关于出院的沟通感受不同,医生对沟通的认知要比患者清晰。出院前医生回答患者问题时间长短、医生的语速、医生讲话的流利度,使用医学用语的频率等都影响到医患沟通的效果。
其中,言谈清晰度和说话的语调决定了说话模式,高效的词语选择可以改善沟通的清晰度。一方面多用具体、描述性词语而不是抽象、模糊性词语,同时,使用熟悉的语言和准确的词语也可以减少听者的疑惑。语调很重要,因为患者的听力能力不同,需要自行适应医生的音量,医患双方的口音也会造成理解障碍。
而医学术语也是阻碍医患高效沟通的主要障碍,在很多时候医生往往没有注意到这种语言障碍。医生如果在沟通中采用患者较为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或者更有助于患者理解。
此外,该研究还表明,患者的健康素养也影响到医患沟通的效果。患者的健康素养越低,他们向医生提问的可能性就越低,也最不可能确认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这无疑增加了出院后的风险。就算是向医生提出问题,这类患者的问题也较抽象或者过于实用(例如,我何时服药?)而不够深思熟虑(例如,判断我要服药的依据是什么?),从而降低了医患交谈的广度和深度。
这个时候,医生则需要引导患者,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医疗信息,提高沟通的质量。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