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和冠心病患者应使用二联还是三联抗栓治疗方案?
2013-10-24
528

口服抗凝药(OAC)与维生素K拮抗剂二联治疗用于预防心房颤动患者(AF)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已经得到证据支持。2010年欧洲指南建议支架植入后使用三联治疗。然而。9月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文章表示,对于AF和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缺乏引导合理决策的信息,且很少有证据支持三联治疗的强化抗凝方案。

已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口服抗凝药物(OAC)与维生素K拮抗剂对于预防卒中和患有血栓栓塞的心房颤动(AF)等危险因素明确的患者具有价值。对于此适应症,维生素K拮抗剂已被证明在降低血栓栓塞并发症方面优于单一或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然而,也有高达30%的AF患者因冠状动脉疾病而具有抗血小板治疗的适应症。通常建议支架植入后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使用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抑制剂(如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因此,患有AF和冠心病的患者通常使用OAC和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MI)的发病率较高,该观点已受到关注,P2Y12抑制剂在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然而,OAC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明显增加了AF和冠心病人群主要出血和致命性出血的风险。2010年欧洲指南建议支架植入后使用三联治疗,持续时间取决于植入支架的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状况、以及患者的出血风险。由于“在慢性抗凝方案中联合阿司匹林的风险大于收益”,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早期指南文件强调使用阿司匹林,且AF患者支架植入后应倾向于使用OAC和氯吡格雷。对于AF和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缺乏引导合理决策的信息,且很少有证据支持三联治疗的强化抗凝方案。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吴晓毅)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对于合并房颤和冠心病的患者而言,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是否需要同时使用,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是什么,使用其之后出血风险如何评估等为该话题的讨论热点。该综述不支持三联治疗(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而对于该类患者,抗栓方案的优化仍待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