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发表于《Transpl Infect Dis》的一篇文章分析了癌症患者难辨梭菌感染的风险因素、预先治疗和减缓胃肠蠕动的药物。研究结果认为,难辨梭菌感染在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中不常见。同时使用减缓胃肠蠕动的药物(洛哌丁胺)和预先难辨梭菌感染治疗与较好的结局相关。
背景:难辨梭菌感染(CDI)是化疗包括大剂量方案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减缓胃肠蠕动的药物在难辨梭菌感染中是禁忌的,并且预防性难辨梭菌感染治疗是不被推荐的。我们评估了接受相似抗肿瘤治疗和支持性护理(包括用于明显腹泻的减缓胃肠蠕动的药物和预先的难辨梭菌感染抗菌素)的新诊断为多发骨髓瘤(MM)患者中,难辨梭菌感染的发病率、风险因素和结局。
方法:303名连续的多发骨髓瘤患者(2004~2007)被招募至一个由诱导化疗、串联式马法兰(MEL)-ASCT巩固治疗方案中。2~4级腹泻患者同时检测难辨梭菌感染,并启用减缓胃肠蠕动的药物(洛哌丁胺)和预先的抗难辨梭菌感染治疗。结果表明风险因素包括先前的难辨梭菌感染和多发骨髓瘤免疫球蛋白(lg)的同种型。采用多项式逻辑回归计算相对风险比(RRR)和95%置信区间(CIs)。
结果:在1529例化疗疗程(536 ASCT)中共有43例难辨梭菌感染。lgA型多发骨髓瘤能保护抵抗难辨梭菌感染(RRR 0.35;95% CI 0.13~0.93,P=0.04),然而第一诱导治疗期间难辨梭菌感染能显著增加第二次诱导治疗期间复发(RRR=10.94;95% CI 1.90~62.92,P=0.01)和随后的MEL-ASCT(RRR=6.63;95% CI 1.51~29.12,P=0.01)风险。尽管使用减缓胃肠蠕动的药物但随后没有难辨梭菌感染相关的手术干预或死亡。
结论:难辨梭菌感染在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中不常见。lgA骨髓瘤似乎是可防护的。同时使用减缓胃肠蠕动的药物(洛哌丁胺)和预防性应用难辨梭菌感染治疗与较好的结局相关。先前的难辨梭菌感染史增加了连续化疗疗程中复发的风险。
(选题审校:聂小燕 编辑:王淳)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