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在线发表在《Pediatrics》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在新近开始抗抑郁药治疗的儿童中,没有证据表明SSRI和SNRI抗抑郁药的自杀企图的风险有差异。
目的:近来的研究表明,因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抗抑郁药而导致的儿童和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风险增高,这已经引起了患者、家庭和药物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包括个体抗抑郁药风险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比较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依地普仑及文拉法辛新使用者与氟西汀新使用者的药物治疗的自杀企图的风险。
方法:本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36842名6~18岁的儿童,这些儿童是感兴趣的抗抑郁药中某一种的新使用者(抗抑郁药处方前365天没有用过这种药物者为新使用者),并于1995~2006年纳入到田纳西州医疗补助计划。研究者从医疗档案和关键记录中鉴别出药物治疗的自杀企图,并经过病例回顾进行确证。
结果:通过病例回顾证实,419名队列成员具有明确或推断的药物治疗的自杀企图,包括4名患者自杀成功。经过证实,研究药物的自杀企图率的范围是24.0/1000人年~29.1/1000人年。与当前的氟西汀使用者相比,SSRI和SNRI抗抑郁药使用者的校正自杀企图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多种抗抑郁药合用的使用者具有较高的自杀企图风险。
结论:在本项以人群为基础的新近开始抗抑郁药治疗的儿童研究中,没有证据表明,SSRI和SNRI抗抑郁药的自杀企图的风险有差异。
(选题审校:易湛苗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