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红包协议”为何难以落地?
2014-05-09
250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5月1日起,二级以上医院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经治医师向患者或患方代表提供《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如今过去一周有余,各地协议的签署情况如何呢?医患双方对此怎么看?

武汉:8家三甲医院无一家签协议

新规定实施之前,武汉地区绝大多数医院都接到了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通知。5月8日,有记者探访武汉地区8家省属及市属三级甲等医院,无一家开始签“拒红包协议”。记者调查还发现,对于这一在本地尚未普遍落地的新规定,医生反对声音众多,而患者在欢迎之余对其效果表示怀疑。

 

上午9时,记者来到位于解放大道旁的一家大医院住院部,29岁的陈女士正在自助缴费机前查看住院费用清单。她说:“前几天,我的妹妹摔伤了头,在这里住院。入院后,医院没有找我们签什么‘拒红包协议’。”在一家市属大医院,记者随机采访多名新住院患者,一半以上对这份协议不知情。

患者反应:大多支持签协议 但不会主动提出签署 质疑效果

5月8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住院部,36岁的万先生已住院3天。他坦言曾有给医生送红包的经历。“我的母亲4年前在另一家医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医生态度不太好。我们送了1000元红包后,医生对母亲的态度好多了。”他说,“我挺欢迎医患双方签‘拒红包协议’,至少在形式上让患者轻松一些。但是,如果医院和医生不找我们签协议,我们也不会主动找他们签的,这不是得罪人嘛!”

在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9岁的许女士正抱着2岁女儿办理出院手续。“五一”节后,其女儿因疑似急性脑炎由河南信阳市商城县转诊到武汉。对于签“拒红包协议”,许女士说:“如果让我签,我肯定愿意。但是,这个协议有多大约束力呢?送红包对于医患双方而言都是一件很隐私的事情。如果患者真的想送、医生真的愿收,不是一纸协议能够约束的。”

调查中,也有患者坦言:“给医生送红包有时是出于有求,有时是出于感谢。不管签不签协议,该送的时候还是会送。”

医生反应:普遍反对

 

5月8日,针对与患者签“拒红包协议”这一新规定的采访,所有医生均感到委屈。“此协议的前提是认定了医生会收红包,这是挑战自己的医德。”

“收红包的医生并不多。让每个医生都签署这个协议,特别是从未收过红包的医生签署这个协议,真的会感到很委屈、很心痛。”协和医院外科一位医生说。“我们坚决反对医患双方签署‘拒红包协议’!”一名医生在微信里写下这段话。她说,签这份协议是在怀疑医生的人格和品德,这是对医生群体的道德否定。

一项针对上千名医生的调查显示,近九成医生表示不愿意签这一协议。医生们普遍认为,签“拒红包协议”只是一种形式,无法起到正行业风气的作用。

各地“拒红包协议”签订情况

北京:试点医院签约率只达六成

位于北京的煤炭总医院于3月4日率先开展医患双方签“拒红包协议”活动。实行两个月后,院方匿名调查发现,签约率只达到六成,有四成医生没有主动“买账”,还有不少医生对新规定抱有抵触情绪。

深圳:规定实施3天签约率已近100%

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透露,“拒红包协议”新规定实施3天,市属公立医院签约率达99.6%,没签协议的7名患者均为康宁医院收治的流浪“三无”人员。

成都:部分医院签署 多家在观望

调查发现,成都部分医院已开始在患者入院时签署“拒红包协议”,但多家医院对这一新规定仍在观望。

济南:多家医院未实施

记者走访了解到,济南多家医院均未实施“拒红包协议”新规定。虽然市民对这种做法挺赞同,但是不少医生并不赞成,认为这是对医德的不信任。

新规定实施8天,难以落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5月8日表示,将要求相关医疗机构按国家通知执行。对此您怎么看?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