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红包协议”沦为一纸空文,原因何在?
2014-06-04
442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从今年5月1日起,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住院患者在入院24小时之内,都要签署一份《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然而,新规颁布并号称要“强制执行”已经一个月了,多家大医院尚未开始执行,持沉默与观望态度。“拒红包协议”沦为一纸空文,原因何在呢?

现状:北京多家大医院尚未执行

日前,记者来到友谊医院住院部骨科病房,随机走访了10名患者及家属。其中,8人都明确表示并没有签署过拒红包协议。另有2名家属表示不清楚。随后,记者又来到胸外科病房以及肝胆外科病房,又询问了6名患者家属。面对是否签署过拒送红包协议的询问时,他们纷纷摇头。在16人中,有4人表示从报纸上看到过这条消息,其余12人则称完全没有听说过。

在友谊医院的门诊大厅内,有致患者的一封信,其中除了就诊开药等内容提示外,还特别注明“不要给医生送红包”。院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友谊医院作为本市医药分开的首家试点医院,很多医改当中的配套措施正在医院实行。不过,医院方面的确还没有开始实行签署拒收红包协议,何时开始目前也还没有时间表。

随后,记者又来到普仁医院,这是一家位于东城区的二级甲等医院。在住院病房楼道里,记者拦住了几位操外地口音、正准备探视病人的家属。当被询问手术前,有没有跟医生签署过一纸名为“拒送拒收红包”的协议书时,家属连连摆手表示没有听说过。

在12楼的手术室外,一名四川口音的男士正在等待亲属手术结束。面对记者有关拒红包协议的提问,他显得有些茫然:“我只记得手术前医院让我们家属签署了好几张知情同意书,这个是必须要签的,不签不能做手术,红包协议没听说。”

目前医院方面还没有接到来自卫计委的通知,因此也没有强制执行。在解放军二六一医院、军区总医院、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住院患者均表示没有被要求签署拒送红包协议。

“自称”与“落地”的矛盾

没有实行拒绝红包协议的医院,大多表示还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而本市有部分动作较快的医院,则“自称”已经开始实行了,包括北京儿童医院、首儿所、佑安医院、天坛医院等。奇怪的是,拒红包协议在这些医院“落地”的实际证据并未找到。医院吞吞吐吐不愿提供,医生们也不愿多谈。

在煤炭总医院一份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的协议书上,主管医师需要签署的内容,包括郑重承诺廉洁行医,不接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红包”和贵重礼品。而在住院患者需要签署的一栏中,则包括承诺不向医务人员送“红包”、贵重礼品,共创廉洁和谐的医疗环境等内容。除了卫计委的“规定动作”外,协议下方还多了院长和书记的手机号。把手机号公布出去,接受社会监督。

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介绍,医院做了一个统计,从3月试行以来,煤炭总医院医生上交的红包量几乎赶上了去年一年。实行这项规定以来,医生更愿意选择上交红包,然后再由医院统一返给患者或交到患者住院押金里,这样对医生来说,也能留下凭据,以免不必要的纠纷。

患者:送红包讲“技巧”

对于红包的话题,很多住过院的病人都有各自“难忘”的经历。市民范先生讲述了他记忆深刻的一次送红包经历。两年前,范先生的妻子在北京一家非常知名的三甲医院做心脏手术。“手术挺关键的,有一定风险,当时我们全家决定,这红包没什么可说的,必须得送。”但是送红包也有一定的“技巧”,首先不能有第三者在场,必须见缝插针地寻找合适的时机和地点,根据病友介绍的经验,范先生选择在妻子手术的前一天下午送。“那时候主刀的医生都定下来了,而且在手术前一天送,医生印象深刻。”这都是病友“传授”的经验之谈。最终范先生以询问病情为由进入医生办公室,关上门,在简单对话后,临走前默默地将一个装有5000元现金的“红包”留在了医生办公桌上,随后离开。“不能多说话,避免大家都尴尬。”范先生坦言,妻子手术后,他的确也曾抱有一线希望,医生能退回红包。“因为之前听说碰上医德特别好的大夫,能把红包退回来,可惜我是没赶上,毕竟这就是愿打愿挨的事。”

另外一位刚刚做完妇科手术的陈女士表示,做手术前给医生送红包,大家都送你不送不安心。“现在风气就这样,作为病人我们也很无奈。”

医生:拒收协议竟成“红包暗示”

对于这样一项新政,有支持的,但业内反对的声音更是不少。新规刚刚开始试行,就有医生吐槽:“跟病人签那个协议,病人连忙说‘我懂的,我懂的’,然后掏红包了。”拒收协议竟然成了“红包暗示”!

对于红包的讨论,北京市政协委员、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表示,确实有些患者是发自内心尊重医生的医术、医德和人品,为表达感激而送“红包”,但更多患者有从众心理,认为不送“红包”不放心,怕得不到好的服务。

安贞医院心外科的一名医生说,当前存在一种普遍观念,即手术前病人不给“红包”,医生就敢故意不好好做。“这种逻辑是偏见。没有医生希望自己的病人治疗出现问题,这跟给不给‘红包’半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手术如果失败,就等于自砸招牌,谁也不愿意,更别提敢故意了!”

  

医院:上交红包有专用“廉政账户”

其实,在卫计委强制实行签署拒绝红包协议之前,北京多家医院就已经有各自的规定和办法,来打击商业行贿和红包等问题。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介绍,十几年前阜外医院就有类似的拒收红包协议,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推出的政策并算不上新。北京胸科医院在6年前就已经有廉洁行医承诺书,要求医生恪守《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不暗示、索要和收受患者馈赠的钱物。对患者馈赠的钱物当时难以拒绝时,于24小时内上缴。科主任和承诺人也就是医生本人都要签署。

另外,包括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安贞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世纪坛医院等在内的多家医院都有自己的红包、回扣举报热线电话,通过网站、门诊大厅公示牌、公告栏等向社会公布。有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样的社会监督力度,并不亚于签署一纸协议。

对于当时难以拒绝患者红包的,市卫计委公布了治理商业贿赂的廉政账户01090520500120111027404(北京银行),供医务人员上交红包、回扣。此外,部分医疗机构还建立了自己的“廉政账户”。

市卫计委:已通知医院上报签约率

针对拒绝红包协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2月底就已经下发了关于开展医患双方签署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的通知。目前市卫计委纪检监察部门已经开过会部署这项工作。市卫计委已向各医院下发通知,要求上报从5月1日政策正式实施至5月20日的拒绝红包签约率。

一直以来,红包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是一张协议就能解决的。让医生签协议不免有形式主义之嫌,治标不治本。对于大部分医生而言,协议签署与否并不影响自己的行医道德,况且大多数医院已有的规定和办法并不比一纸协议差,甚至更胜一筹。提高签约率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