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极不情愿签“红包”协议 称侮辱医患人格
2015-07-15
488

医院收送红包的潜规则给医生的职业形象蒙上阴影,同时也加重了医患关系的紧张。为了杜绝医生收受红包的现象,国家卫计委要求2014年5月起,二级以上医院要与住院患者签署“拒红包协议”。一年过去了,对于这份协议,许多医生和患者在心理上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近日,一名患者签字时极不情愿,他表示这份协议是在侮辱医患人格。

一位姓尹的患者签订的这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在网络上走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在这份协议书的末尾,这位患者签字承诺不给医务人员送“红包”,另外在协议书下方的空白部分,这位患者还手写了一段文字:“我签这个协议是极不愿意的,这是对医患双方的人格的最大侮辱,我劝你们这些主管卫生的少打麻将,多深入群众!”并留下自己的名字,落款时间为7月6日。

14日下午,中南医院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证实了这份协议书的真实性。

据介绍,签订这份协议书中的患者曾因为便血在中南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这位患者已经年近七旬。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表达了对拒收送“红包”协议书的不满,“我很气愤!这是侮辱!完全不应该有这种规定,这是对国家的侮辱!”

他说,当时治疗的效果很好,他对医生是非常感激的。本来就没打算要送红包,但医生却让他签这份协议,他觉得这是违心的做法,本来不想签。但医生表示上面是这么规定的,不签的话医生是要受处分的,所以他最终还是签了,但是心里还是感到非常气愤。

“医生受到了侮辱,要红包的毕竟是个别人,那种既没有本事、又没有医德的人才可能会这么做。而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有送红包的想法。患者听到医生说要签这种协议,有的就不说话了,看着医生,心里会想这到底啥意思?大家都有想法,只是不说出来。”他说。

他解释道,之所以要在协议上留言表达自己的不满是因为此前他在报纸上看到过关于“红包”协议的报道,出台这个规定真的合适吗?他给报社写过意见,但石沉大海了。他认为卫生部门发这种规定是多此一举。想出这个规定的人很可能是从学校到机关的人,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民情也不知道国情。

医患双方签订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刚出台时,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表示“愿望是好的,应予以支持”。不过红包现象成因复杂,需要靠系统工程来解决,不宜莽撞推行政策,须考虑政策的可操作性。

时任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也曾表示,这一措施对医生群体是一种警示,对患者,特别是在“送还是不送”之间纠结的患者来说也是一种提醒,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医疗界对该规定也有不少反对声。2014年5月6日,新浪微博认证为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医师@协和基外徐协群发微博调侃称,从业好几年没收过红包,反而按规定跟患者签协议后,收到好几个家属送的红包,“唉,卫计委到底是医生的娘家人啊!”

2014年11月11日,在参加中日友好医院讲座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公开表态:“我不认可红包协议,我自己也没有签订,因为我学医的时候已经宣过誓。”

2015年4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在第八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探讨医改问题时表示,北大第一医院未执行签定拒收送“红包”协议的要求。

“北大医院原来的‘红包现象’很少,自从这个规定出来以后,所有的病人都想到要送红包。因为我们跟人家要,我们说你不能送红包啊,他能不送吗?我说你一定不要送大红包啊,他能不掂量掂量吗?”刘玉村说。

笔者相信对那些自律性强又有较高医德的医生来说,即便不签协议,也会拒收患者的红包。但问题是对想要红包的人,签协议又如何?照收不误。一纸协议能解决的问题有限,更多需要做的是从源头上的监管和防范。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