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9月的《Eur Heart J》杂志中,一篇文章论述了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血小板功能和长期抗血小板疗法是否有性别特异性?其结果为我们对不同临床特征的女性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抗血小板疗法适应征提供了建议;由于可获得的数据源于观察性研究或随机研究析因/亚组分析,并且没有系统校正基线风险的情况,可能无法给出强推荐。
尽管在心血管研究中女性的代表性通常较小,但比较男性-女性的观察性和随机化研究表明女性可能从抗血小板疗法中获得不同的益处。多种因素,包括荷尔蒙机制和血小板生物学的差异,可能导致这种明显的性别特征。不同性别之间的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以及心血管事件后的结局似乎是不同的,部分与年龄、合并症和体型相关。同样地,在主要或次要预防期间并根据使用抗血小板药的类型,女性同男性相比,不同血管床的抗血小板疗法的益处也可能不同。本文尝试汇总目前的证据、临床实践,减少有关性别特异性的血小板功能和抗血小板疗法知识的差距。基于可获得的数据,我们对不同临床特征的女性中目前用于心血管预防的抗血小板疗法适应症提供了建议;由于可获得的数据源于观察性研究或随机研究析因/亚组分析,并且没有系统校正基线风险的情况,可能无法给出强推荐。
(选题审校:门鹏 编辑:王淳)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由于生理方面的差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治疗效果和预后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绝经期前体内存在性激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而绝经期后,随着激素的保护作用消失,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此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的发生、脂代谢紊乱等也存在性别差异,如糖尿病对女性心血管的危害大于男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更多见女性。)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