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有何利好?
2014-05-21
377

近日,国家发改委、卫计委和人保部联合发布通知称,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各地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不当干预。事实上,医疗界已经大声疾呼医疗服务价格放开多年。那么,上述举措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一方面,由于医疗服务定价奇低和机制僵化,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看病难问题更加严重;另一方面,相关利益方在博弈过程衍生出的庞大的自定价利益机制,再加上药品等其他利益输入机制和医院运营效能低下等各种因素,庞大的利益规模和链条由此形成,看病贵的问题因此愈发严重。

在这样的环境下,灵活定价机制就成为解决问题,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环节。

此次放开非公医疗服务定价,对于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已有的定价体系中,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定价本身就是自主定价,在本次改革中并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而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则是最大的受益者。过去,由于非营利性医院定价和公立医院完全一致,非公非营利性医院一方面有极大需求市场,一方面又无资本敢投,局面非常尴尬。此次改革解开了非公非营利医疗机构身上的第一个枷锁,也是最大的枷锁,有助于吸引社会力量进来,正面促进了公立医院体制外的良性医疗服务力量。

而且,非公非营利医疗机构作为这次改革的重点,也反映了未来政策的一个新趋向,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将不再以所有制作为主要分类,而是以运营模式和方向作为政策制定的大依据。具体而言,就是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作为主要的政策制定依据,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措施和模式将向社会公益机构的方向逐步靠拢,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管理则向企业管理的方向靠拢。而且由于公立医院是目前非营利医院的主体情况,通过非公非营利医院的成长,将可以在非营利的层面上为公立医院提供市场化服务价格参照,提供竞争性市场主体以及运营机制参照,从而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对公立医院服务的有效替代竞争。

另外,放开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可以很好地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中7700亿元的费用都是非医保支付,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医院之间可以展开有效竞争的领域。对非营利性非公医院和公立医院来说,由于该部分定价相比医保定价较高,有较高的回报空间,非公非营利医院的投入就会有较好回报保障,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相关领域,扩大了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数量。

同时,这样的竞争,必然以价格竞争的形式发轫,以品质竞争的形式推进。竞争给非医保类费用下降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垄断格局的同时,实现了医疗服务价格的回落,从机制上解决了非医保类医疗服务收费高的问题。

最后,公立医院改革的内部管理现代化也必须尽快落实。从单床产值来看运营,国内公立医院的运营水平假如改善,实现15%以上的收入贡献率是完全不成问题,但是现实情况完全相反,不但没有回报,而且每年需要财政不断补贴和投入。

这既与外部参照系缺失导致医院行为失范有关,也与内在运营管理机制有关,主要表现在“医而优则仕,技而优则管”造成的医管不分,以及专业化职业化管理体系不到位。一旦公立医院体系能够在非公非营利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下提升内部管理,做到专业化医疗、职业化管理,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效能,降低医疗服务成本都会有极大地帮助。

可以说,此次价格放开利好非公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发展。当下,公立医院改革缺乏参照系,其因自费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营效能造成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亟待解决。一旦非公非营利医疗服务机构价格得以放开,将在价格参照、强化竞争、促进发展等方面,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参考。

希望非公医疗机构迎来发展的春天!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