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国内医院看病的患者,大部分对医生都不太了解,那么看病挂号时该挂谁的号?可能有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挂职称高的医生,看病的经验也会更丰富,于是,专家号被一抢而空。而事实上,大专家、主任医师有可能是看上去很美的“高富帅”,副主任医师却是标准的“经济适用男”,更贴近患者,而且看病同样靠谱。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在就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对于哪些医生是好医生没有概念,挂号选医生看病,只能看职称,或者看挂号费。当患者都这样做时,医院因小病大看而拥挤不堪,医疗资源也受到严重浪费,许多专家本应该去处理一些大的疑难杂症,却将大部分时间耗在小病上,有些大材小用。而一些职称较低,看病技术不赖的医生,常常因为“论资排辈”,在一个职称上一呆就是六七年。
前面提到,患者就医盲目的原因之一是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对于医院就是“隔行如隔山”,大部分人又不是经常往医院跑,医院没有熟人,医生方面又不做宣传,谁能知道哪个医生的医术高明?患者就医盲目的另一个原因是就医的偏见,比如,年纪大的医生更有经验。
然而,好医生未必就是名医或者头衔高的医生。在医生晋升还很注重论文的情况下,一些医生为了评职称,很会写论文,搞科研,但是临床技术一般的情况也是有的。
既然好医生都不显山露水,患者怎么去找呢?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介绍了两个找到“好医生”的方法:一是看医生生病了都去找谁,同行最知功夫深浅;二是院领导推荐谁,进入名单的都是数一数二的。
“评价医生的高下,业内的口碑最靠谱。最简单的方法是,医生们的家人生病了,他们会找谁看?”胡晓翔说。
事实上,医务人员和家人看病时,往往都不是非得找某一科室的大专家、科主任。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医生透露,医生看病很少找某科室的主任医师,一般都找该科室一位水平很高的副主任医师。“因为有的主任医师就论文发得多,大家都心知肚明。至于大主任,很少有病情重到那个地步的。”
引导患者合理有序择医,才是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关键。医院需要构建一个沟通平台,向患者宣传医生的医疗技术,将一些患者需要的信息透明化,并注重口碑、医术和医德,让患者看病前有理性的分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缓和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