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洗脱支架、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以及P2Y12抑制剂的时代,胃肠道出血(GIB)的危险因素和临床后遗症尚未确定。本研究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的连续、未限制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队列中,确定GIB的频率、预测因子和临床影响。结果表明,在未经选择的接受PCI的患者中,GIB对预后有深刻影响。相关报告发表在2015年5月《Circ Cardiovasc Interv》。
背景:在药物洗脱支架、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以及P2Y12抑制剂的时代,胃肠道出血(GIB)的危险因素和临床后遗症尚未确定。我们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的连续、未限制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队列中,确定GIB的频率、预测因子和临床影响。
方法和结果:在2009年~2012年之间,所有接受PCI的患者前瞻性纳入伯尔尼PCI登记。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记录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GIB和心血管结局。在6212名患者中,84.1%接受了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19.5%接受普拉格雷。在1年时,65名患者(1.04%)发生GIB;其中所有事件中的70.8%以及BARC≥3B事件中的84.4%在PCI后>30天内发生。多数事件(64.4%)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比延迟时间更多。在多变量分析中,年龄增加、既往GIB、恶性肿瘤史、吸烟和三联抗栓治疗(如,口服抗凝加抗血小板治疗)是GIB的独立预测因子。GIB与全因死亡率增加(调整后的危险比,3.40;95%置信区间,1.67~6.92;P = 0.001)以及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复合终点(调整后危险比,3.75;95%置信区间,1.99~7.07;P<0.001)相关,是1年内死亡率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
结论:在未经选择的接受PCI的患者中,GIB对预后有深刻影响。在PCI 1年内,在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三联抗栓治疗成为GIB单因素药物相关的预测因子。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刘爱菊)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