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让医生变成“自由人”并不可怕
2014-06-19
625

在我国,医生由于受到身份限制,难以自由流动,这给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一些决策层似乎担心,一旦放开对医师执业地点的限制,会带来更大麻烦。而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廖新波则认为,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其实没那么可怕,大家担心的问题反而更易在“单位人”的身份中出现。

6月17日,环球急诊大会于深圳召开,会上廖新波介绍了美国医生就业模式的情况,他说,从美国的医生就业模式来看,自由执业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廖新波说,所谓医师自由执业,是建立在医师是自由人的前提下的。医生与两家以上医院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形成雇佣关系。医生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改变,医院提供什么岗位,医生就可以应聘什么岗位,只要符合条件,双方即可签订合同。

在美国,医生和医院的关系通常有三种:一是医生作为法人直接与医院签订合同提供服务,或者通过中介公司,如医生管理公司,与医院签合同并提供服务;二是医院直接聘用医生;三是医生团队和医院一起组建新公司,如合资公司等。

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美国共有超过23万名自由执业医生,其中52.8%为独立行医,37.1%为2至5名医生团队,6.3%为6至9名的医生团队,3.7%为10名或以上的医生团体。

美国完全放开了医师自由执业,却有接近一半的美国医生选择继续呆在医院或医院旗下联合执业。开私人诊所的占比相对较少,且大都是40岁以上的老资历医生。这是因为开私人诊所的风险相对而言比较大,个人要考虑收费、财务、管理等诸多事务。此外,医生更愿意与医院合作还有“科研学术”、“避免被医保和医疗补助搞破产”、“下班就是下班,生活工作平衡”、“带薪假期”、“大牛同事”、“世界一流的小组”等原因。

处于“单位人”身份下的中国医生可能也会考虑到这些问题。但是,我国的医生并非自由执业,一个单位控制住了医生的自由流动,工作繁忙,积极性却不高,大城市的大医院占据了绝大多数优秀医生资源,看病难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缓解,所以,让医生自由流动,是撬动医改的一个支点。

至于一些人担心的问题,在美国,有医疗责任险和医师执业法,对医院和医生的责任作出清晰的界定。我国还需要对相应的法规进行完善,并加强监管。总而言之,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没那么可怕,大家担心的问题反而更易在“单位人”的身份中出现。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