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发表于《Leukemia》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VCD)vs阿霉素和地塞米松(PAd)治疗新发骨髓瘤的疗效,以证实VCD方案是否具有非劣效性。
研究旨在考察504例符合移植条件的新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相比于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PAd)诱导治疗,在较好或更好部分缓解率(≥VGPR)方面的非劣效性。VCD在VGPR方面与PAd相比具有非劣效性(较好的部分缓解率37.0% vs 34.3%,P=0.001)。疾病进展(PD)率为0.4% (VCD)vs 4.8%(PAd;P=0.003)。在Pad组中,12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PD,或是诊断出肾损伤(血清肌酐≥2 mg/dl)或细胞增殖异常获得1q21突变,但是VCD组的亚组中没有发现PD。VCD臂的白细胞减少/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3°)发生频率更高(35.2% vs 11.3%,P<0.001)。PAd组的神经病变率(≥2°)较高(14.9 vs 8.4%,P=0.03)。PAd组总的和血栓栓塞事件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都较高(32.7 vs 24.0%,P=0.04和2.8 vs 0.4%,P=0.04)。VCD不妨碍干细胞采集。在实现VGPR方面VCD与Pad一样有效,且PD较少,毒性更少。因此,作为诱导疗法,VCD比Pad更好。
(选题审校:陈恳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