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物相互作用可引发肌病?
2015-10-09
497

临床上,肌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2015年9月发表在《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的一项研究,考察了引发肌病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肌病是一组肌肉病变,可由药物相互作用(DDIs)诱导或加剧。该研究旨在考察临床上重要的肌病DDIs并阐明它们潜在的机制。对来自印第安纳州患者护理网络的观察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5个增加肌病风险的DDIs。

氯雷他定和辛伐他汀(相对风险95%置信区间[CI]=[1.39,2.06])、阿普唑仑(1.50,2.31)、罗匹尼罗(2.06,5.00)和奥美拉唑(1.15,1.38)之间都有引发肌病的相互作用,异丙嗪和替加色罗也有此类相互作用(1.94,4.64)。体外研究显示,这些DDIs的发生机制不太可能是由CYP450酶造成的抑制药物代谢,也不太可能是通过膜转运体OATP1B1/1B3造成的肝摄取。但是,该研究发现体外辛伐他汀和地氯雷他定(即脱羧氯雷他定)具有协同肌肉毒性,表明氯雷他定与辛伐他汀有相互作用。这一相互作用通过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数据结果得到了流行病学的确认(比值比95% CI=[2.02, 3.65])。

(选题审校:赵夕岚 编辑:丁好奇)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