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太易,医生“秒闪”现象怎么破?
2014-07-03
386

当前,门诊病人抱怨最多的就是“113”现象——排队一小时、检查一小时、见医生3分钟。那么对于住院病人而言呢?有住院病患无奈地调侃向医生咨询病情“可遇而不可求”,还有人说,就算医生出现在病房也是“秒闪”即撤,真是“相见时难别太易”。为何出现医生“秒闪”现象?怎么破?

医生“秒闪”现象屡见不鲜

一般来说,每个住院病人都有一个主治医生负责,主治医生上级是主管医生,最上级是科室主任。一些病友表示,一般一天能见主治医生1分钟,就是早上八点半查房的时候。而住院病人每周有一次机会见到主任医生,就是治疗科室的主任,在每周的某一天早上,通常每次也不超过1分钟。

每天查房时,主治医生带一帮实习医生,在每个病床前逗留一下,问一下病情并询问是否做了检查,没有做就催着做检查。而每周的某一天早上,科室主任在一帮主治医生和一群实习生的簇拥下来到病房查房。虽说阵势“浩浩荡荡”,但每个病人见到主任医生的时间每周每次不超过1分钟。

“有点像行为艺术,一帮穿着白大褂的人在某天玩了一个‘秒闪’。除了每周的查房时间,其他时候,病人想找主任基本找不着,要么在给危重病人会诊,要么在参加学术会议。一般病人想向主任咨询下病情,最好托熟人、找关系。”一位“资深”病人说。

住院病人最直观的就医感受——药好、检查多、见医生少

“药好、检查多、见医生少”是如今患者就医的直观感受。还有些患者质疑,住院病人住院第一周基本是做各种检查,然后每天的治疗内容就是输液、吃药。目前医生好像得了“检查依赖症”,不问患者病情、不了解患者家族病史、不问病人生活习惯,就只知道开检查单。

为何出现医生“秒闪”现象?

1、我国尚未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秩序。

目前,由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存在,而我国还没有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秩序,使得一些普通疾病患者也纷纷涌向大医院,导致“大医院挤破头,小医院空荡荡”,这让大医院的医生“压力山大”。

2、与医院对科室的考核体系、对医生的晋升评价体系息息相关。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部分医院将科室开药、做检查创收作为科室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这导致医生形成“重药轻医”的错误认识。科室负责人可能因为没有达到创收任务被上级领导责难,但并不会因为某天没有按时查房而被领导批评。

另外,医生的职称晋升制度过于侧重“是否发表论文、是否有科研项目”,导致部分临床医生忽略了病人,一心想着“发论文、找项目”,从而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时间与精力都花在了科研和论文上面。

一些主治医生表示,现行的医师职称晋升制度,让很多主治医生忙于应付论文和科研,这也影响到医生的临床医疗工作。

“现在医院在医师晋升评审标准中对科研论文要求逐年增高,这让一些善于临床却不善于科研的临床医生感到苦不堪言,整天苦于如何发论文,根本就无心给病人治病。”一位不愿具名的主治医生说。

“我有临床能力,但没有写论文的天赋。就算临床水平再高,对病人再好,和病人沟通得再多,我也评不上副主任医师,而有些医生对病人不管不顾,只忙着写论文,还评上了副主任医师,可我还在原地踏步、自怨自艾。”一位医生“吐槽”。

医生“秒闪”现象怎么破?

医院和医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主角”。为此,专家建议,首先,医院应合理评价临床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医生职称高低与临床水平之间没有绝对的联系,应鼓励医生把精力放在提高执业水平上,鼓励医生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其次,应积极构建医务人员健康价值观,理顺药品、耗材供应商、医院、医生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医院合理的利润空间,提高医生诊疗费在收入中的比例,逐渐破除医院“以药养医”的利益格局。

医生需承担更重要、更积极主动的角色,主动和患者沟通;医院应优化医院诊疗手段、减少患者重复检查的时间;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从被动应付投诉转变为主动接待管理,保证患者有效就诊时间。

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三个宝:语言、药物和针刀。据中华医学会2004年调查分析,80%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由此可见,医患沟通在整个医疗服务当中的重要性。因此,保证医患沟通很重要!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