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否实现医疗信息一体化?
2013-10-15
515

能否只使用一张就医卡,走遍全国医院都通用?在大医院做一次检查,最起码一周内片子到别家医院都管用,这可以吗?能不能利用云计算给病人建个邮箱,看病的数据都能储存,说个密码,让医生能看到全套的资料?我国能否实现医疗信息一体化?

10月6日,沈阳召开了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与会院长均表示,这在技术上不是难题,完全行得通。但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每个医院各搞一套,互不共享,又不兼容,形成若干“信息孤岛”,又如“信息烟囱”,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各自为营造成“信息孤岛”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认为,目前,我国尚未实现院际信息共享,这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极为滞后。虽然,患者在一家医院就诊时可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但去其他医院看病时,医院之间并不承认对方的检查结果,就得再重新做一遍检查。据统计,此前卫生计生委统计了70余家医院,基本上不能做到信息共享。

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造成了“信息孤岛”。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分析,首先,判断现有的信息孤岛是院内孤岛还是院际孤岛,“院内孤岛”需要院长发挥作用;“院际孤岛”则需要考虑,信息化是一个工具还是一个策略。在医院竞争的时候谁愿意共享信息、怎样共享?信息共享的目的是使多方受益。“那么,信息共享之后受益人是谁?是病人得益,还是政府监管部门得益?”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侯岩认为,每家医院建设的信息化系统,缺乏国家标准、没有顶层设计,条块分割,是造成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症结所在。

信息共享困难,不仅在于管理层,身处一线的医生也有自己的难处。医生出身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自问自答:“为什么医生会对信息共享产生反感?可能就是一种狭隘的、所谓的知识产权在左右着自己,还有一个就是繁琐的病例记录。”

统一标准“编织”全国信息网

“香港医管局下属40余家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信息共享,患者的就诊信息,医生看得一清二楚,还有非预期的手术、非预期的死亡,全部都有。”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介绍了香港医疗信息化的现状。

“设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需要从上而下的设计,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地县医院平台,织成一张大网,让患者和医院各取所需。”虽然追求信息共享的细节不同,但是与会的大多数院长观点基本一致。

廖新波建议,消除信息孤岛至少需要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国家层面建立标准、建立监督机制保障数据安全。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经济投入,为了体现公益性,此项投入应有政府来做。信息化既可以作为产业也可以作为事业,医院的一些公益化的服务可以由政府投入,而对于一些服务大众的项目,比如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个性化的服务需要收费;省级层面,广东省也在考虑建立省级服务平台,平台建立以后医改评估报告也不会如此辛苦,改变现在“数据”难找的情况;县区级层面上,至少在两三年内就将数据平台建立起来,否则无法建立起整个网络。

此外,孙喜琢的建议则偏重于技术层面。由国家出面,做一个疾病编码的数据库,再做医疗服务编码的数据库,放到网上共享。全国都用一个平台,每个城市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国家层面不但要主动还要行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信息化应该实现从生到死全程的记录。“比如一位患者到某个医院就医,血压超过了标准,自动就有一条信息来提示需要采取哪项措施,监护人和保健医都要知道,这不仅是记录和信息之间的传递,同时也是健康的干预或者是统计。”

3521工程的建立

公立医院改革在信息化建设中提出了3521工程:即建立国家、省、地市三级平台,卫生的五大应用系统,以电子病例和健康档案为两大数据库、一个网络。3521工程的逐步落地,使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积极的效果,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资源库也已初步建立。

侯岩介绍,我国已有10余个省建立了省级卫生平台,来支持跨区域的信息共享;134个地市和397个县也基本上建立了区域卫生平台,实现了健康档案的调阅双向转诊绩效考核应用等。与此同时,全国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超过了70%。“我们统计了12个卫生信息化试点省份已超81%,市一级已建立2800余万份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

此外,追求全局优化还是局部优化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侯岩指出:“盛建立全国的数据信息库,不是院长们的责任,而是卫生厅长们的责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