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京大妈患有多种疾病,常年奔波在各大医院之间看病。但是各家医院的诊疗卡不通用,因而大妈身上除了医保卡还有七八张诊疗卡;病例信息也不共享,大妈每次看病时还要重复做同样的检查。其实,医疗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不仅要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开,更要向社会大众公开,由此看来,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势在必行。
上面列举的“一家医院一张卡”的例子就是医疗“信息孤岛”的缩影。
目前在我国,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了医疗“信息孤岛”的形成。患者每到一家医院,就要办一张卡。随着医保定点医院越来越多,患者手中的卡也不断增加。每张卡都像一道“关卡”,围起一个“独立王国”,严重阻碍了信息资源共享。
医院为什么不愿意打通“信息孤岛”呢?主要原因还是利益在作祟。医院诊疗卡具有储值功能,通常情况下患者会在卡里存钱以减少就诊时排队的不便,虽然每张卡里的余额并不多,但由于就诊人数众多,卡里的沉淀资金总量颇为可观。如果取消诊疗卡,医院就会失去一笔丰厚的收益。同时,各家医院都把患者病历视为核心资源,不愿意与其他医疗机构共享。
除了出现一名患者手中多卡的现象,“信息孤岛”为患者带来了其他的不便,在很多大医院的检查检验设备都是一流的,完全达到了结果互认的情况下,仍旧出现医院为了各自的利益,以各种理由拒绝互认,患者每看一次病,就要做一次检查检验。这些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医院之间如能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重复检查,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最大的受益者是患者,不仅可让患者省钱省力,而且有利于医疗机构之间相互转诊。
此外,“信息孤岛”也给卫生行政管理者制造了“盲区”。目前,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监管方式比较落后,统计数据都是由各家医院自己上报,其准确性大打折扣,有的医院故意“掺水”,用虚假数字欺骗上级。
对此,如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统一的信息接口,实时监控各大医院的医疗信息,大处方、滥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就会一目了然,卫生行政管理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医疗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不仅要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开,更要向社会大众公开。因此,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势在必行。医疗行业的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于医方掌握了较多的医学知识,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而信息化的最大优势就是信息共享,推平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因此,打通“信息孤岛”,可以推动医院信息公开透明化,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例如,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各大医院的次均门诊费用、次均手术费用、抗生素使用情况等重要指标,让公众通过比较鉴别,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医院就医。信息一旦公开,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力,倒逼医院堵住医疗浪费“黑洞”。
打通“信息孤岛”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而要打通“信息孤岛”,最关键的是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这就如同修建铁路,无论谁施工,都必须遵循同样的标准,否则就会宽窄不一,无法通行。
政府部门应该早日从信息化建设着手,坚决制止盲目重复建设,走一条符合国情的节约型道路,打通各个“医疗孤岛”之间的障碍,让信息化为“医疗孤岛”架起一座桥梁。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