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如何才能引得进、留得住?
2014-07-22
623

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社区家庭如果有人生病了,只要是普通的疾病,都可以找社区医生来解决;当社区医生解决不了,或者说是一些疑难杂症,才转去大医院。但在现实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着“缺人、缺钱、缺机制”等难题。社区医生如何才能引得进、留得住?

南京市政协委员桂正荣提交了一份《关于对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化改革工作的建议》,被列为今年市政协督办的重要提案。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提案的具体内容。

现状堪忧:9000多个编制,1/3招不到人

“全市现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37个,9000多个编制,1/3空编,招不到人,尤其是在老五县。”市卫生局基妇处处长刘奇志介绍,去年南京市计划招聘114名全科医生,实际录用20多人。今年计划招聘154名全科医生,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只有50多人。“此前根据相关规定,岗位开考比例一般不得低于1:3,现在如果出现报名人数不足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开考比例。但即便这样,仍然招不满。”

鼓楼区宝塔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慧说,他们中心有60个编制,在编的38人,已经三四年无人进编了。栖霞区靖安街道、浦口区江浦街道卫生院自1998年以来,才各自引进1个人,人才严重缺乏。

“由于缺编较多,很多地方一人多岗,即使有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医务人员也因工作没有时间、精力参加,不得不放弃。”桂正荣说,这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与大医院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恶性循环。

缺人缺技能,其中高级职称仅占1.63%

“一方面是缺人,另一方面是缺技能。”桂正荣介绍,为了撰写这份提案,他花了4个多月时间调研,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发展不平衡情况,主城区相对好一些,7个涉农区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7个涉农区共有医技人员5707人,其中高级职称93人,仅占1.63%,中级职称1244人,占21.8%。“不少村医仅是赤脚医生的水平,只会简单地挂水打针,难以承担起全科医生的职责。”

徐慧认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看的病种数量有限,个人业务提升发展空间较小。“另外,虽说平均年收入为5.8万多元,但年轻人一般拿不到这个数,一个月到手也就3000多元。而在一些民营医院,底薪七八千元还有提成,如果做医药代表,收入就更加可观,这直接导致了中心很难留住人。”

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田韧说,医院每年都组织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去浦口江浦街道卫生院、高淳淳溪镇卫生院送医下乡、开专家门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次数少,一年就几次;二是种类少,主要是外科、内科、骨科等常见病,蜻蜓点水,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议:对农村地区放宽招聘条件;鼓励大医院退休的专家到社区工作

桂正荣说,应尽快落实核定编制,逐步形成正常的用人机制。各区要按岗位需求定期招聘人员,对农村地区放宽招聘条件,逐步改善现有人员结构,加快解决基层医务人员匮乏问题。大力培养管理和卫生技术人才,通过政策倾斜,留住人才。同时,鼓励大医院退休的专家到社区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中基础性工资和奖励性工资比例为6:4,不能真正体现多干多得,起不到激励作用。”桂正荣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3:7、杭州2:8的做法,提高奖励性工资的比例,拉开档次,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福利分配、职务升迁、培训发展、荣誉评定等活动的参考依据,从而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借鉴国外经验;应届生优先安排到社区工作

市政协委员、鼓楼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郑黎明曾多次去国外考察,他说,在美国、德国,社区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与大医院医生待遇是一样的。同时还建立轮换制,社区的全科医生要提高业务水平,可以去大医院进修,空缺岗位由地方卫生部门派人来顶岗。“此外,医学专业应届生考取医师执照后,优先安排到社区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后才能到大医院上班。南京不妨借鉴这些经验,出台相应政策吸引人才。”

对申报社区卫生专业资格人员降低标准

针对社区医生进修机会少、考职称不容易等现实问题,市人社局副局长陈爱民表示,为了支持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在评审过程中,向申报社区卫生专业资格的人员倾斜,免职称外语,另外,学历、论文等方面的要求也较申报非社区卫生资格人员的标准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批准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绩效工资的构成比例,适当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重,增强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此外,对基层医疗机构编外聘用人员,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一次性择优进编。对于需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简化程序,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

对全科医生培训及村医给予补助 调动积极性

市财政局副巡视员唐迪建说,为了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公共财政投入近3年来增加2倍多。今年各级财政按照每人50元标准,安排城市社区公共卫生补助资金预算约4.05亿元,今后还要逐年提高。市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对全科医生培训给予补助。对培训基地,给予1万元/人•年的补助,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给予绩效考核补助。

全市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消药品加价,为了弥补村医的损失,村医定额补助1300~1600元/月,再加上区、街镇补助,确保收入稳中有升,调动村医积极性。

创新“院府合作”等模式,提升技术科研能力

为了激发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活力,南京市创新“院府合作”等模式,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科研能力。市卫生局副巡视员崔晓宁介绍,栖霞区与省人民医院签订协议,重点培训全科医生;秦淮区与省中医院合作,省中医院12个科室对口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各具特色的中医科室,形成“一中心一特色”的发展格局;玄武区干脆聘请大医院的科主任担任中心的副主任,提高了社区医生的服务能力。

“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崔晓宁说。

思考

《关于对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化改革工作的建议》内容详尽,想法非常好。但是实践效果会如何呢?尚未有类似先例,还难以下定论。

一个又一个的政策引来一波又一波的欢呼,但是政策落地的少,常常不了了之。

现在的社区医生制度存在很多劣势。

首先来讲,城市的社区医生并不是社区居民,即便是社会居民,城市社区也不具有乡土社会的特征,而且现在居委会的作用比以前弱化,邻里关系比较淡漠,这就使得社区本身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不能有效降低社区医疗服务供给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不能有效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连社区居民之间都相互不了解,何况医生和病人之间。因此,社区医生和家庭之关系和大医院与家庭之关系并无本质区别。这就直接导致社区医生很难取得家庭信任,家庭不管病有多大,都首先选择去大医院。这是现在社区医生无法起到分散大医院病患压力的重要原因。

其次,社区医生服务价格非常低廉。社区医生不能从药品中挣钱,又不能从服务中挣钱,当然也就缺乏经济激励。要知道过去赤脚医生的激励来自其生活的相对改善,而现在社区医生的生活不仅没有相对改善,反而相对于大医院来说,收入水平低很多。对社区医生这个职业来说,有点吃力不讨好。和家庭直接打交道,非常辛苦,付出也多;但没有大医院支持,其待遇就差了。一来一去,可不就是个苦差事。因为经济激励的不足,使得优秀的人才无法进入社区医疗服务行列,有本事的和有关系的都抢着挤进大医院,不愿意来社区医疗机构。结果导致总体上社区医疗机构人才匮乏,更加难以取得家庭的信任。如此一来,社区医生和家庭之间就形成了某种困境,与经济学中经常讲的囚徒困境类似,双方都选择了一个对各自不利的结果。

社区医生化劣势为优势,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