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北京2012年启动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方针,是政府大力打击医院“医疗养医”乱象的一记重拳,但这种偏激的类似于“釜底抽薪”的政策却让很多医院苦不堪言。一大笔收入就此消失,而相应的补助却没有着落,前后落差让很多专家担心,财政状况的压力会不会催生其他形式的“养医”手段。如果出现了,那医改的初衷是否还能更好的贯彻下去?
医事服务费不足以弥补药品加成造成的资金空缺
“医药分开”的政策主要内容在于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改收取医事服务费,医院所销售的西药和中成药全部实施进价销售。医事服务费按医师职级确定,分别为42元、60元、80元、100元不等,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次40元。但是,相对于大型公立医院上万的日门诊量而言,小型公立医院的门诊量较少,单纯靠收取医事服务费根本不足以补足取消“药品加成”后留下的财政空白。相关专家指出:“在北京,至少有9家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收入的医事服务费无法与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实现‘平移转换’。”也就是说,要想做到“平移转换”,这些医院的日门诊量要翻三番,住院病人床位周转率要再缩小一半,但这对与这些医院来说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医疗服务收费应该相应提高
医生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发现疾病和治愈疾病的能力上,但是现在的医疗服务收费完全无法体现医生的价值。相反,高昂的检查和药品费用则成了患者就医所支付的主要费用。这种情况是完全本末倒置的。医生的能力价值远远大于那些辅助器材和药品的价值。因此,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是完全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体现医生的价值,还能补足“医药分开”后的财政落差。
但是现在我们施行的是仅收取医事服务费,其他费用并没有相应进行上调,这样的做法依然会让很多医院有机可乘。比如医院为了多赚钱,施行分科挂号、分科室拿药,过去挂一个内科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要让患者挂好几个科,这显然是有悖于医学、医院和医生的发展方向。
医改要讲究“因材施教”
正如上文所说,“医药分开”的政策对于某些大医院而言并无太大的影响,但是会让很多规模并不是很大,日门诊量不多的公立医院苦不堪言。这些医院用药量大,手术量少,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医院自然亏损严重。因此,有专家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没有标准的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改革不应“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各医院自身特点制定适合医院的方案,遇到情况特殊的医院,也要“特事特办”,不能任凭医院经营举步维艰也要走与其他医院相同的路。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